【文明实践在济源】新风扑面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关注济源网微信
北海街道有一群党员志愿服务者,他们常年走街串巷宣传红色文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蒲公英”;示范区民政局关爱帮扶志愿服务支队长期以来为空巢老人、孤残儿童、流浪人员等特殊群体送温暖,犹如亲人般存在;济源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用正能量行为,带给受困群众生的希望,谱写人间大爱……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作为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济源持续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4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区、镇(街道)、村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设全覆盖;组建1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16支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支队,各实践站建立志愿服务队720支。
一处处文明阵地、一次次志愿服务、一个个暖心之举,文明实践工作的扎实推进,让济源文明之花遍地开。
凝心聚力的“百姓之家”
10月23日11时,虽已临近中午,但克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下简称实践所)内仍停留了不少群众。
66岁的任富连正在图书阅览室里看报纸。她是这里的常客,每天都会和邻居一起来看书、下棋。
“实践所就在我家门口,出门就到。孙子上学后,我在家也无聊,在这儿看看书、会会友,感觉退休后的生活充实了起来。”任富连笑呵呵地说。
在图书阅览室对面,是一间20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室,里面有积木桌、书架、学习桌、黑板及玩偶等,有两个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正在玩积木,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小模样看起来特别喜人。
“这里就是孩子的免费游乐场,每天都要来。”孩子家长李娟说。
实践所文化管理员翟利平告诉记者,实践所里还有书画室、棋牌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理论科普室等,为群众免费提供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空间。
济源打造矩阵式文明实践阵地,就是为了整合社区公益资源,探索文明实践创新模式,让文明基因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打造要尊重群众的需求,才能开花结果”济源带着这样的理念,推进文明实践所、站标准化建设,落实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五个一”标准,即一块牌子标识、一张组织框架图、一套制度、一系列活动、一批功能室(建立“1+3+N”个功能室,并设置功能室示意图)。其中,村居(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室内外灵活设置的法律服务室、日间照料室、展览室、村史馆、文化舞台、家风广场等功能场所。去年,济源各镇(街道)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高标准建成3~5个新时代文明示范站,以点带面带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一个个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凝聚人心的百姓福地,深受居民欢迎和喜爱。
走心入情的志愿人群
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济源通过招募志愿者、召开培训会、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表彰激励等措施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成立文明志愿服务团队,注册志愿者400余名,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妇联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下设500多支支队,从家庭教育到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从未成年人公益事业到美丽庭院建设,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济源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用无私的爱温暖社会,守护百姓,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民卫士……
在这些志愿服务队伍的影响下,人人甘当文明实践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济源每个角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在城里上学的王滨,每到假期和周末,都会跟随父母回到老家。他直言:“我很喜欢我们村的‘假期课堂’。”
王滨的老家在克井镇中樊村。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室,供孩子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业。
据中樊村党支部委员刘伟建介绍,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会在假期期间,邀请消防员、医务工作者等志愿服务团队来给孩子们上多种多样的课程。
中樊村的“假日课堂”是落实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成果。刘伟建介绍,中樊村干部、党员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在收集民情民意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家长反映,由于工作忙,放假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有效管理,功课无人辅导。针对此情况,中樊村干部、党员经过商议后,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开设了“假期课堂”,并招募村里的党员、优秀毕业生及培训机构老师为孩子上课、辅导作业。
刘伟建也是这个课堂的“老师”之一。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给孩子们上课,不仅能过把老师瘾,还能从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中体会到成就感,我感觉很有意义。”
村民王建民来接孩子回家时,对记者说:“村里贴心、周到的帮助,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随着济源文明风的盛行,越来越多人像刘伟建这样,涌入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他们遍地播撒“文明种子”,汇聚成一条传递文明新风的清泉,不断汇入济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碧波。
百花齐放的志愿项目
自济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有效推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亮点品牌打造,志愿服务呈现亮点纷呈、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
道德积分银行项目,以“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检、积美”6大项45细项为主要内容,落细落小,逐条赋分,从而推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新风,引导居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彩绘强国项目通过墙体彩绘、彩绘课堂等形式“图绘”党的政策、“图解”山村课堂,为乡村振兴添彩。该活动招募到绘画专业的教师、学生、社会爱好者等志愿者400余名,先后深入50余村绘制墙绘30000余平方米,使乡村“文化美”和“村容美”得到融合。
承留镇北勋村开展“想唱你就来”戏迷文化项目。该项目以戏迷比赛为载体,吸引了济源及周边10多个县市的草根戏迷爱好者慕名而来,一展风采。这“梨园盛事”不仅提高了全民文化素养,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基层、入脑入心……
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张慧表示,下一步,济源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深化拓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最基层辐射延伸,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