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出彩奋进这五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高质量发展屏障

2021-10-18 09:2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济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厚植生态、资源、旅游、开放优势,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黄河及其主要支流自然湿地保护治理,深入实施环境治理提效、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四大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更好造福济源人民,走出了一条山川秀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济源公园绿地面积419.12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26%、38.04%、13.31平方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五年,济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厚植生态底色,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成功打造出“困难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4张生态建设亮丽名片。

  ——林业用地面积由11.5万公顷增加至12.1万公顷,有林地面积由7.9万公顷增加至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39%增加至45.28%。

  ——全面加强黄河及其主要支流自然湿地保护治理,完成黄河湿地生态修复50公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1520公顷。

  ——加强小浪底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打造沿黄北岸生态廊道和沁河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沁河湿地公园。

  ——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打造森林康养基地2个、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15个,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733公顷,造林4300公顷,森林抚育1867公顷,森林蓄积量逐步增加。

  五年来,济源不断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释放济源发展“空间”。济源建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挖掘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潜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空间连通性显著提高。将原自然保护地之外、原生态保护红线之内的生态环境重要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补充区,减少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09公顷,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图斑570个。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为济源未来发展释放出巨大空间。撤销济源万阳湖省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将400公顷核心区、缓冲区转为一般控制区,2713公顷实验区调出自然保护地,调整后为4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3万公顷。

  ——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带两区”。以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为载体,串联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等景区,打造休闲健身体验带;以黄河湿地公园、小浪底水库为载体,打造黄河湿地休闲观光带;以南山森林公园、花石乡村振兴精品村、森林特色小镇为载体,打造南山休闲度假区;以坡头、思礼、邵原、王屋等地森林康养资源为载体,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区。

  “十三五”期间,济源统筹推进“四水同治”,始终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与水利行业强监管两手抓、两手硬,总投资25亿元用于水利建设。通过水保治理,济源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增强了全区水资源调控能力、水生态涵养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灾害抗御能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全线贯通,盘溪河、大峪河、东阳河等河道治理工程、中心城区4处生态补水工程、玉阳湖引黄调蓄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建成投用,济源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

  ——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了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解决了5200公顷农作物抗旱应急灌溉问题。

  ——持续实施“3+1”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936万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000余项,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2647公顷,先后实施了大峪镇、坡头镇、承留镇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未来,济源仍将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永久底色。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