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

2021-10-14 09:38:5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10月8日,临近黄昏,沁河水依然奔流不息。五龙口险工Ⅰ护岸的哨棚下,每隔一段时间,值守人员都会到河边查看水位变化。两面红旗迎风飘扬,将济源河务局副总工程师王海生的脸映得通红。

  王海生今年57岁,这是他在这里驻守的第二十天。

  “根据最新的水情通报,河口村水库高水位运行。我们要密切关注水位、河势变化,加强对滩岸、险工、堤坝的巡查,全力做好防汛保安澜各项工作。”接到最新情报后,王海生第一时间向值守人员报告。随后,各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迅速行动。

  沁河滔滔,堤坝上守河人昼夜值守。

  近期,黄河中游来水持续偏多,水库河道水位高、山体坝堤水饱和度高,出现各类险情灾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驻守大堤的河务局全体职工打响了一场黄河“保卫战”。

  9月26日,河口村水库以1800m3/s的流量下泄。这是今年第四次大洪水过程,也是1982年以来最大的洪水。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济源河务局第一时间启动全员岗位责任制,迅速召开防汛会商会,传达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压实责任,机关15名干部职工全部入驻大许工程班。

  在河口村水库1800m3/s下泄前两个小时,济源河务局治黄“老黄牛”李克勇带领河道巡查组、堤防巡查组及沿河各镇有关人员,对河口村以下19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封堵涵闸1处、进滩路口18个,封闭桥梁3座,紧急转移安置1432人,确保人员安全。

  当天晚上9时20分,40年未靠河的五龙口险工发生险情。为了判断偎水深度、根石状况,急需人员下到未上水的柳荫地进行根石探测。当时,五龙口险工脚下的柳荫地被洪水冲刷不断坍塌。关键时刻,退役军人、济源河务局职工张献晖夺过探水杆毅然跳下并顺利完成探测任务。根据探测结果,现场指挥人员迅速制定了方案,动用4台设备,抛石300余立方米,成功完成抢险任务。

  风雨中记录水尺数据、洪水急流中抢修水尺、工程最险处探测根石、河道最窄处观测河势……从清晨到日暮,从险工到滩岸,王海生带领大许工程班的全体人员,用心守护一方平安。

  “每天8点、14点、20点及凌晨2点这4个时段观测水位变化,查看水量、水位对河势的影响。如果遇上紧急情况,我们会加大频次,每6分钟观测一次。”大许工程班班长徐前告诉记者,“守护大河安澜是治黄人的初心和使命。”

  10月6日晚,济源河务局大许工程班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干部迎着瑟瑟秋风,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洪水不退,我们不撤。”

  “截至目前,济源沁河段河势平稳,防洪工程运行完好,未出现人员伤亡、漫滩、耕地坍塌等情况,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海生说。

  下沉到大许工程班后,黄委会机关一级调研员马守力深受感染,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以诗句的形式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这天,他在手机里这样描述:“大许工班守五龙,沁河激流安向东。党员骨干坚守岗,严格要求不放松。”“不怕山雨露结霜,大许工班坚守岗。党员带头冲向前,职工勠力斗志昂。帐篷搭到险工旁,工具集装卡车上。日夜巡河树榜样,实干兴利谱华章!”(记者 刘永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