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最热点 > 河南 > 正文

温暖的回响丨“淅”有源头活水来

2021-09-19 17:10:00来源:大河网责任编辑:克盈盈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他首先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习近平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9月14日,结束一天工作的淅川县九重镇林业站站长邹旭军,又忍不住来到渠首大坝,脚下汩汩北流的丹江水,在斜阳照耀下,一个个小金点儿在水面来回跳跃。从这里出发的丹江水,长途跋涉1432公里,润泽豫冀津京7900万人。

“总算没白忙活。”邹旭军扇动着草帽,眯眼一笑。

因为下午在自己分包的护水林带,他看到不少美国红枫树“复活”了。先前闹虫害,不少树被星天牛害惨了,这些可都是为涵养水源专门引进的树种。星天牛幼虫时潜伏在树干里,吞吃木纤维,造成树木枯梢风折,成虫后还会飞到其它地方,迅速繁殖,继续制造祸端。

林子活一片、绿一片,丹江水才能清一点、甜一点。在淅川县林业局的指导下,林业站决定实施“人工捕捉+小范围安全无毒的生物药喷杀”。当时正值盛夏,十几个伙计起早摸黑、顶着高温和大太阳苦干了22天。

“其实一架植保无人机两天就能干完。尽管林子距离水渠还有段距离,但我们怕药水喷到水渠里,哪怕是一滴。”邹旭军一脸认真,“你搂管头、我捞管子,就靠‘土’办法干了起来。”

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考察。他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在淅川,“守护生命线”已化为民众朴实的行动,讲起爱水、护水、节水,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护水队员尚士杰常年守护库区水面和库周沿岸,清理水面细碎的草叶等漂浮物。像他这样的护水队员,全县有2000多名。

淅川县丹江库区综合执法大队“重权在握”,综合了7个职能部门的144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每天巡河巡库,负责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库区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区域综合执法,确保划出的“硬杠杠”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一个个日常节水小妙招被群众自发推广:油污重的锅碗,可以先用纸巾擦擦再冲洗;有皮的蔬菜去泥以后再用水洗;买节水电器、马桶……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黄进来说,自己单位则掌握着更为专业的水质监测技能,担当水源品质的“耳目”和“哨兵”。

总书记在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遇到了正忙着采集水样的黄进和同事。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总书记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谈起4个月前见到总书记的情景,黄进仍很激动:“总书记问我们水质怎么样,他对水质的挂怀让我们感到职责重大、使命光荣。请总书记放心、请沿线受水群众放心,我们一定把工作干好,守好这一库碧水。”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干劲,短短4个月,监测中心有了不少喜人的变化:对重点区域的14个自动监测站升级,建立起全天候立体监测水质的智慧大脑;在理化监测基础上,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引进生物监测技术,让南水的“体检”更细更敏锐更科学;12名大学毕业生新鲜加入,团队平均年龄拉低到32岁,技术力量再壮大;因为今年汛情集中、雨水较大,他们把原来每月一次的采样改为每月两次,从政治高度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监测结果显示:109项监测因子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稳定达标且持续向好。(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王文齐/文 王铮 李栀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