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日夜鏖战保安澜——示范区防汛工作纪实

2021-08-12 10:4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这个夏天,与汛情鏖战的记忆,注定深深嵌入每个济源人的脑海。

  7月中旬,暴雨来袭。两轮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达406.6毫米,最大降雨量达571.4毫米,突破济源降雨量历史极值。

  洪水泛滥成灾,济源55条河流暴涨,8座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截至7月31日,济源有52648人受灾,农田受灾面积72001亩,直接经济损失超7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汛情灾情,作为城市防汛的“神经中枢”,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指挥若定、决战决胜,凝聚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全力抗击暴风雨,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城市保卫战!

  责任重于泰山——

  40余次批示彰显人民至上

  时间回到7月10日。

  是日20时,暴雨突袭济源。至7月11日,济源平均降雨量达128.9毫米,22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

  此次暴雨来袭,颇有“战术”。第一轮进攻后,先是“假撤”,“主力”随即卷土重来,“围攻”河南省多个地市,济源也在其“包围圈”内。

  据济源气象台16日预报,7月18日至19日,济源示范区将有暴雨、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量大、雨势强。

  未雨绸缪,闻“汛”而动。

  当天20时,暗战已经开始。在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场紧张而严肃的防汛工作会议拉响了警报。

  17日18时,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应急IV级响应。济源进入“防汛时间”。

  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靠前指挥,要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确保全区“一盘棋”、行动“一个调”、拧成“一股绳”,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7月18日至26日,史秉锐6次主持召开研判会、会商会,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多次深入山区村镇查看受灾情况,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示范区管委会主任、代市长庄建球第一时间赶赴屈西沁河滩、河口村水库等地督战,确保安全度汛。

  暴雨来势汹汹,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示范区上下紧绷神经、严阵以待。

  “要思想再重视、考虑再充分、措施再强化、责任再压实,坚定不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确保打赢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汛情前后,来自决策层的批示达42次,次次掷地有声,彰显人民至上。

  厉兵御风雨,上下共一呼。

  全城迅速行动。

  5个防汛责任区、4个防汛责任组形成责任闭环、工作闭环,不留空白和死角。

  雨情、水情、工情动态每两小时报告一次,为科学研判提供精准信息。

  35个成员单位每天一会商,每天一分析,每天一研判,随时查漏补缺,针对性做好防范部署。

  各部门立即展开水利工程安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危险区巡查,第一时间转移群众、第一时间抢险救援。

  灾情比预想的更为严峻。6个镇受灾严重,大片农田被淹,部分农房进水;城区大范围渍水,一些小区出现雨水倒灌;多个地区出现断水断电断网现象,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急百姓所急,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积极争取省防指帮助与支持的同时,立即优化防汛排涝方案,分级分区分时精准调度,全力抢排,想方设法降低水位。

  历经6天6夜艰苦鏖战,7月23日21时,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决定,解除防汛应急IV级响应。

  一场攻坚战,一部启示录:雨情急、汛情猛、灾情重,危难时刻,正是由于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靠前指挥、科学研判、精准调度,才做到了未伤一人、未溃一堤、未垮一坝,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防汛救灾重大成果。

  大后方也是最前线——

  210条指令与时间争锋

  “受上游山西省强降雨影响,蟒河口水库2021年7月22日16时30分溢流量达180立方米/秒,水量还在加大,请沿线镇(街道)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上岗巡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受持续降雨影响,山西来水量加大,蟒河口水库正在进行泄洪,市区北蟒河水位猛增,水流较急,请沿线村庄群众、市民、游客远离河道……”

  7月22日16时至19时,从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的2条预警信息,让所有人绷紧了心弦。

  洪峰过境,严阵以待!

  从7月20日起,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就针对强降雨天气,提前下发了5份重要天气报告、6份预警信息,同时要求蟒河口水库预泄腾库、削峰滞洪;22日下午,考虑到上游山西持续强降雨,再次加大蟒河口水库泄洪流量,以减轻城区防洪压力,保障大坝安全。

  7月22日20时左右,洪峰抵达,蟒河口水库水位达138.12米。城市上空乌云密布,雨仍在继续。

  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内,弥漫着紧张氛围,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微信响个不停。

  时间在这里高度浓缩。

  汛情汇集、防汛会商、水库调度、物资调运、兵力协调……信息如潮水般,在几秒钟之内同时涌来,经过一番激烈的“碰撞”后,又变成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

  效率在这里达到极致。

  示范区防汛抗旱科科长杨永强在打电话的一分钟内,同时处理了6个防汛工作群的信息。防汛以来,他每天要接打数百个电话,不分昼夜。除此以外,还有19个微信工作群需要他随时查看、回复。

  “各个河段情况怎么样?”

  “北社桥封死!沿岸群众已疏散!”

  “勋掌桥封死!沿岸群众已疏散!”

  “北樊桥坍塌!沿岸群众已疏散!”

  “南樊桥告急!沿岸群众已疏散!”

  ……

  面对洪峰,工作人员抢占先机。

  此前,7月10日晚,暴雨如注,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紧急预警,要求各级干部全员到岗,山区群众做好撤离准备。王屋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文接到预警后,凌晨3点带领人员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群众。有一户群众撤离不到5分钟,房屋即被冲毁。

  大后方也是最前线。

  在这场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战斗中,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所有成员以铁肩担万钧,以岗位为阵地,守护一座城。第二轮暴雨前夕,非煤矿山科科长李卫明专门从许昌赶回济源,加入战斗;示范区防汛抗旱科工作人员程桂花连续20天熬至凌晨三四点,一度引发眩晕症,依然坚守到底。所有人员24小时在岗,密切关注天气和主要河流水位变化,做到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及时响应,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10余次,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技防离不开人防,人防离不开责任与担当。正是有了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强力支撑,才形成了部门间、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协作的防汛救灾格局,防汛救灾才有了可靠保障。

  好消息不断传来。

  22时12分,西石露头小桥水位较19时下降约30厘米。

  22时30分,蟒河南官庄桥水位没有上涨。

  ……

  时针指向深夜,暴雨初歇,久违的月亮钻出云层。

  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灯光在夜色中格外明亮。一道新的指令已经发出:“为迎接第二次洪峰,7月22日22时30分起,加大蟒河口水库泄洪流量……”

  无疑,这又是一个不眠夜。

  风雨中撑起一方晴空——

  2200名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王屋山风景区小有洞天民宿106名游客被困,请求救援!”

  “王屋镇东西山村断网无信号,村民被困山中,请求救援!”

  “王屋镇西坪村3名村民失联,请求救援!”

  ……

  7月10日以来,连续强降雨中,一个个求救电话牵动人心。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着手应对,紧急调度成员单位及社会应急力量,全力参与救援,共处置险情1600余次。

  7月11日,救援协调科科长牛永亮率先行动,协调组织2支专业救援队共160余人,对王屋山、九里沟等景区148名游客进行安全转移,护送王屋镇和平村49名村民妥善转移。

  7月12日,两支救援队再次出发,历经7小时徒步,翻越9公里山路,找到西坪村和东西山村所有失联人员,并安全转移25人到达临时安置点。

  灾难时刻见真情。连绵阴雨中,正是这样一群平凡“英雄”,为人们点亮希望。

  当洪流退去,灾后重建,温情帮扶,刻不容缓。

  如何确保转移群众吃饱穿暖,如何让救援物资能够调配有序、发放到手?

  这对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来说,又是一次“大考”。

  灾情发生以来,史秉锐接连4次召开会商会,要求做实做细减灾救灾工作,尽量减少群众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为确保每一名受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扛起重任!

  面对海量电文和数据,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白天争分夺秒统计受灾情况,夜晚通宵达旦核查受灾数据。数万条信息,细到一段公路、一间房屋、一亩田地、一只家禽,都要一次次与相关镇办、部门核实。实在无法确定的,他们还要实地查看核实,确保所有数据真实、可靠。

  在灾后重建的大战大考中,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交出了一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暴雨过后,在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示范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200人,向王屋、邵原、下冶等6个受灾严重镇发放帐篷200顶、折叠床1000张、毛毯1000条、手提应急照明灯100个,累计投入防汛救灾资金1355万元,及时发放社会组织捐赠资金479万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开展抢险救灾、生产自救、村民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

  考验还在继续。

  “眼下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唯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把汛情风险降到最低。”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福埂说,汛期不过,他们就奋战不止,备战不停!  记者 赵珊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