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齐心建家园 点亮新生活——济源灾后重建见闻

2021-08-05 10:1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8月4日,王屋镇西坪村党支部委员白米香在整理物资。记者 李楠 摄


8月4日,王屋镇和平村村民李小渠在清理淤泥。记者 何岛 摄

  抓好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打好每一场硬仗。在灾区,透过损毁的农田、坍塌的墙院、淤泥覆盖的街道,我们看到,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党群一心、守望相助,燃起重建家园的希望。济源,因党旗的颜色、组织的力量、人间的大爱正坚定前行。

  党员,始终站在第一线

  在王屋镇西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面鲜艳的党旗成为最亮眼的色彩。受灾群众都说,看见这面党旗,感到无比安心。

  争分夺秒的救援、受灾群众的情绪安抚、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灾情发生后,西坪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站在救灾和重建的第一线,成为受灾群众保稳、保食、保住、保医的坚实依靠。

  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信贵整日奔波在路上,统筹安排群众生产自救和疫情防控工作;家住村口的党员赵自坤,主动申请成为一名艄公,负责划船接运进村人员和物资;党支部委员白米香除了管理和发放物资,还承担起为受灾群众做一日三餐的重任;党支部委员王强在灾情发生时,不顾安危投身救灾一线,家里养殖场损失惨重;由于村中通信中断,党员谭梅梅每天守在村口办公,及时了解外部信息、上报村里灾情数据……

  党群连心,切实让西坪村受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形成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当前,西坪村已经有序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记者在现场看到,村外,一辆辆满载沙石的卡车接连来到入村石桥冲垮处,倾倒沙石、回填河道,开辟入村“道路”;村内道路塌方处,挖掘机正挥舞着大臂,清理阻挡通行的土石……

  “要尽快修复出行通道,保障人员和物资畅通。”王信贵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生活物资基本充足,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五有一能”,即“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服换洗、有床睡、有病能医治,能洗漱”,群众情绪也较为稳定。

  防疫,是另一场战斗

  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床铺整洁干净、地面一尘不染……8月4日,走进邵原镇阳安村,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让记者眼前一亮。

  “政府免费提供了居住的地方,我们要珍惜。此外,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把卫生搞好,不给政府添麻烦。”受灾群众苗兰英说,家里的砖房被落石砸塌后,镇政府第一时间派人来到现场,帮忙解决了吃住问题。

  “这里啥都不缺,工作人员把我们当成亲人,时时刻刻替我们着想。”苗兰英笑着告诉记者,日常物资非常充足,生活有保障。

  “现在,村里还来了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组,受灾群众生活的地方还设立了医疗室、警务室。救助工作组成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及时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阳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孔红下说,大家生活有了保障,对灾后重建充满信心。

  “我们每天多次开展消杀工作,时刻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进出时测量体温,注意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救助工作组中的一员,五龙口卫生院医生郭金星坚守岗位,为受灾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据了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阳安村的多条道路被冲毁。当前,正值烟叶收获时节,村里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进行生产自救。

  “我们每天安排挖掘机、铲车清理道路上的淤泥。许多群众也自发加入,为疏通道路贡献力量。”孔红下说,他们会尽全力做好环境清扫消杀、受灾群众安抚等工作,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阳安村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组组长李岩说:“我们要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确保受灾群众有一个顺心、安心、放心的生活环境。”

  重建,期待家的幸福味道

  8月4日,因洪涝灾害断电半个多月的王屋镇和平村通电了。部分灾民正陆续返家,准备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大早,41岁的李国战就带着两个儿子从废墟中“淘”木板。洪灾中,他家的一座土房被冲毁。

  “能拾一点就拾一点,换些钱,减轻一点家庭负担。”李国战浑身是泥,扛着发霉的木椽吃力地装车,但眼神坚定。

  见记者采访,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停下来笑了笑说,将家里的事情安顿好之后,就准备出门打工,挣些钱回来重修房子建新家。

  在和平村,受灾不严重的村民开始修补房子,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村民李小渠家,记者看到,厨房的墙面出现了一条大裂缝,每个房间的窗户都有进水的痕迹,院子里堆着4堆清理出来的淤泥、石块。

  “我家地势比较高,洪水只淹到窗户。我和老伴儿把屋里的水排出、淤泥清了清,现在吃住都没问题。”李小渠回村后,和其他村民把自来水的管道也修通了。

  吃水问题解决了,电力人员连日来的抢修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水通了,电也要通了,回家!”听说村里要通电的消息后,村民刘小麦坐不住了。她骑上三轮车,带上镇里发的救援物资匆忙往家赶。

  路上坑坑洼洼,满是碎石,中途还得推车,但刘小麦浑身是劲,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终于回来了!”虽然患尘肺病的丈夫陈正文脸色憔悴,头发略显蓬乱,洪灾之后的恐惧和疲惫依然可见,但是“回家”显然让他精神振奋。

  卸下物资,整理房子,擦窗户,扫院子……

  “拾掇拾掇,今天晚上就在家里住了。”陈正文说,从现在起,将开始新的生活。

  通电了,灯亮了,村民心安了。回家,幸福的味道正在弥漫。(记者 张恒 刘永芳 何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