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再难也得把粮送进去” “运粮”小分队跋山涉水 徒步挺进“失联村”

2021-07-27 10:30:1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7月25日一大早,一支由16人组成的“运粮”小分队集结完毕。他们的目标是向30公里外的西坪村进发,为村里的乡亲们送去生活物资。三天送一次,这已经是他们第五次向这里“运粮”了。

  经历了连续几日强降雨天气的侵袭,王屋镇河网水位集体暴涨,10多个村庄发生灾情。

  西坪村也难以幸免。村里通往外界的六座石桥全部被山洪和泥石流冲垮,水、电、通讯全部中断。

  一时间,西坪村成为一座同外界隔绝的“孤岛”。全村153户490人的安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王屋镇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派救援人员前去查看受灾情况,安抚村民的情绪。

  救援人员徒步加游泳,进村的路途漫长且不易。

  村里20多户房屋受损,其中,6户受损严重。救援人员当即决定:能撤离的村民迅速组织撤离;不适宜撤离的村民则在村里选择地势较高的安全点进行转移安置。

  大部分村民靠救援人员推着皮筏艇安全撤离,但仍有45户约90人,或因年龄较大,或因身体状况等原因,只能选择就近转移安置。

  车子无法进村,村民的吃、穿、用该怎么办?救援人员组织了一支“运粮”小分队。7月14日,这支小分队首次背起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徒步十几公里到达西坪村,再划着皮划艇将救援物资一趟一趟运到对岸,由留守的救援人员和村干部分散到村民家里。

  每人负重60斤,徒步五六个小时,沿途还会遇到塌方和积水。

  “再难也得把粮送进去。”王屋镇武装部部长袁二刚暂时兼任“运粮”小分队的队长,其余队员大部分是退役军人,年龄最大的46岁。

  沿途中,记者没有听到大家说过一句抱怨,有的只是一如既往高涨的积极性。

  “你看,我今天的裤子没有湿到膝盖。”“我今天比上次多拎了一壶油。”队员们“幼稚”的比拼缓解了沿途的劳累,气氛欢乐融洽。

  队伍中最年轻的要数“00后”王润寍。王润寍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大一学生,暑假在家参加“青汇济源”大学生“返家乡”202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分配到了王屋镇。

  “正好我学的是消防工程,就想在救灾中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知道要来为受灾村民送物资,王润寍特意把学校发的相关专业的书拿出来看了看,并在网上学习了一些紧急救援知识,希望能派上用场。

  再一次看到肩扛大米、面粉和油等救援物资的“运粮”小分队出现在村口,等候多时的西坪村村民纷纷上前紧紧握住救援人员的手,激动万分,场面温馨令人动容。

  “看到老奶奶拿到物资时高兴的神情,我觉得什么都值了。”王润寍说,那个笑脸像刻进了他的心里,沿途的畏惧也在那个时候彻底消失。

  “感谢政府,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家住西坪村桂柳组的村民刘传忠一家受灾严重,房屋被冲毁,人也受到了惊吓。“孩子们都撤离到山下去了。我和老伴住在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吃喝都有保障。”刘传忠说,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关怀,现在他心里也不害怕了,晚上也睡得安稳了。

  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信贵告诉记者,洪水发生后,村民们第一时间就展开自救,庆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现在,大家吃、住、用都有了保障。村里不仅有24小时值守的救援人员,还配备了卫星电话,村民们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了。

  短暂的寒暄之后,“运粮”小分队便启程下山。回程的路途没有了负重,大家的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有几位年轻的队员还小声地哼唱起了军歌。

  “我们将持续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直到村里恢复正常通行。”袁二刚说。

  截至目前,“运粮”小分队已经向西坪村送出米、面近2000斤,食用油、矿泉水、方便面、酸奶、火腿肠、棉被等200余件。

  记者在返程途中看到,沿线道路也正在加紧清理堆积的泥石。交通、水利部门也已经到西坪村查看了桥梁状况,修复工程将尽快展开。

  沿途的植被枝繁叶茂,有些已经长出了红艳艳的果实。(记者 张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