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红色故事】段子俊建奇功
关注济源网微信
段子俊是梨林大许人。1932年,黄背坪起义失败后,段子俊从济源辗转开封向省委汇报工作。此时,正值中央要选派一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去苏联学习,段子俊有幸被选中,不久就去了莫斯科,进入位于沃利罕戈大街的列宁学院学习。一年后,段子俊又被调入共产国际交通部主办的无线电工程学校学习。
1938年,段子俊带着呼号密码回到延安。段子俊对原有电台设施进行重新安装调试,终于与莫斯科电台首次联络成功,从而使毛泽东主席与斯大林能够直接取得联系。这是当时我党通联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此,中央书记处专门对段子俊进行了书面嘉奖。在枣园,段子俊还为毛主席办公的窑洞内安装调试了无线电话,毛主席当场端出花生、大枣和茶水热情招待段子俊。
1945年抗战胜利后,段子俊被调往东北与苏军接洽接管东北事宜。段子俊被任命为东北联络局局长,并授予上校军衔。一到沈阳,他就很快指挥安装好了与延安联系的电台。彭真拍着他的肩膀,当面称赞他是电讯高手。一次,彭真交给段子俊一项特殊任务,让他到中苏边界直接与苏方接洽,请求苏方给我军以武器援助,并派一个团长带一支部队专门护送。段子俊等人前往苏联途中不时遇到国民党残匪和当地土匪的袭击,几次虎口脱险,历时七八天才到达绥芬河中苏边境地带,与苏方一将军会面,圆满完成了任务。回来后,彭真再次当面夸奖:“段子俊是个人才啊!”
1946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提出利用旅大由苏军控制的有利条件,在大连创办我军急需的无线电工厂和学校,培养通讯技术人才,让段子俊负责此项工作。当年7月,段子俊以联军总部特派员的身份偕同夫人兰梅及两名警卫员,辗转图门、平壤、安东到达大连,在旅大市委帮助下,争取到了当地苏军的支持,很快办起了光华电器总厂及关东电讯工程学校。段子俊亲自担任厂长和校长。不久,工厂即达到年产100台手摇发电机、近200台无线电发报机的生产水平,不仅有力支援了东北和华北的解放战争,还为我党培养了一批电讯专业技术骨干。对此,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