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6月20日记者在沁园路拍摄的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宣传道旗。 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即将开幕,为了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济源在高速站口、游园广场、主干道等地,设置宣传海报、道旗、标语等,不断增强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的影响力。记者 李楠 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中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是《列子·汤问》中愚公带领子子孙孙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的坚定决心。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有着涵养工匠精神的深厚底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优良作风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品质之魂,存于匠心。无论在传统制造领域还是现代智能制造领域,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是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离不开追求质量无止境、服务无止境、努力无止境,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肯下苦功夫,讲求“慢工出细活”,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匠精神。
“这里的饰品很精致,款式也比较新,加工流程很规范。”6月18日,在中国白银城珠宝首饰深加工车间,看着眼前的白银饰品,来自东北的客商郎琦不住赞叹。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开幕在即,客商陆续抵达,跟她一样到中国白银城踩点、寻求商机。
对于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郎琦满怀期待。她告诉记者:“中国白银城的环境确实很好。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银饰用的都是济源本地的原材料,产品性价比更高。我对济源的白银期待很高,希望能在白银文化节上有更大的收获。”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拥有千亿级的国家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豫光金铅集团、万洋冶炼集团、金利金铅集团为龙头,聚集了30多家饰品原材料生产企业,每年可产白银3600吨。有色冶炼产业基础雄厚,为济源承接金银、珠宝饰品加工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豫光的白银日产量最高达4吨,年产量约1500吨。”提起白银,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厂副厂长秦兴宇满脸自豪。“‘豫光’牌白银除了被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材料,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用户最喜爱的20家白银品牌’称号。”在秦兴宇看来,“豫光”牌白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离不开工人们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他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白银制造的重要力量。”
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秦兴宇从安徽来到济源,就此和豫光金铅集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豫光金铅集团,秦兴宇在一线的不少岗位锻炼过。“刚开始不懂,就向身边的技术人员求教,也向工人师傅们学习。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觉得新鲜,也颇有成就感。”秦兴宇说,基层的锻炼让他深刻懂得了厚积薄发的含义。
经过多年的磨炼和成长,2017年,秦兴宇担任公司贵金属冶炼厂成品工段副工段长。“当时,我们的银电解系统生产工艺落后于国内不少同行,高密度银电解新工艺推广应用势在必行。”面对压力,秦兴宇积极到同行企业学习、研究先进工艺,在原来老工艺的电解槽上改造一列小电解槽进行实验,连续数周“泡”在车间。秦兴宇和技术人员不断记录电压电流,观察上粉情况,及时处理连电等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最终取得了成功。
2018年3月,秦兴宇结合已运行的新工艺经验,在扩改初期,和项目部门结合,优化改进了部分设备,提高了电解循环泵使用寿命。他们对循环水管道进行改造,对电解系统单独进行冷却循环,并且对高频电源单独增加一路回水管,解决高频电源回水不畅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效率;在高频电源频繁跳闸问题上进行突破,确保了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公司的银电解生产周期短、能源消耗低,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快进快出,形成产品,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秦兴宇深知工匠精神需要多年的培育,技艺需要不断传承。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在总结技巧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传帮带”,传承给下一批青年人。
“在历代职工的不懈努力下,豫光金铅集团已跻身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之列。这与豫光金铅集团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密不可分。”秦兴宇说,追求卓越,崇尚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使豫光金铅集团得以持续提供多种高品质的有色金属产品和超越顾客期望的高品质服务。
质量和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便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在济源白银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位身处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都用他们对产品和工艺的极致追求,提升品牌形象,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他们通过高标准的工作模式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致力于生产质量过硬、口碑出色的产品,以工匠精神擦亮济源白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工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撑,同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作。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为济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工匠精神在历史上枝繁叶茂了几千年,至今仍生机勃勃。厚植工匠文化,涵养崇尚工匠精神,在愚公故里、中国银都,乘风破浪的中国白银城正为“工匠”们追梦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济源白银的底色更鲜明、品牌更响亮。(记者 刘永芳 王虎军)
树牢安全理念 提高安全意识 为提高文化市场经营人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6月17日,济源的网吧、KTV、电影院等100余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参加由济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济水消防大队联合组织开展的消防培训演练。 2021-06-21
沁园中学举行“童心向党 盛歌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 6月18日,沁园中学举行“童心向党 盛歌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 2021-06-21
【追寻初心 济源印记】留存历史记忆 传承红色文化 学习百年历史,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6月16日,中共韩彦特别支部纪念馆开馆,吸引众多干部、群众、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2021-06-21
走进生态科普馆 感受生物多样性 济源生态科普馆是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济源项目)——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06-21
6月1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性沉浸互动式体验活动在王屋山愚公移山群雕广场举行。
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