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网评 > 正文

学党史,感悟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历程

2021-06-03 10:59:4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选择与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了适合我国发展的“两步走”、“三步走”等战略。这些战略是我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在因素。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脉络

  (一)“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两步走”战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后,就着力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力争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毛泽东提出了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战略。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周恩来同志在1964年末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步走”的设想,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实现战略目标做出的最早战略规划。

  (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康社会的提出与“三步走”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经过不断调整最终形成正式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新的历史起点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

  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48美元,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对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三步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九大“两个阶段”的安排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十八大进一步确认。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地位

  (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追逐“中国梦”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里,从来都不缺乏“奋斗”的因子。从新中国成立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到改革开放我们制定“三步走”战略发展经济,解决温饱,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再到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视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之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不体现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理念。

  (三)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一以贯之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两步走”战略完成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80年代后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我们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使人民的生活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十八大予以确认,提出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直至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一步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一以贯之性。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选择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回顾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受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多少仁人志士为此流出鲜血,牺牲生命,但仍未能改变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成立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目标,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迈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强烈愿望。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基础,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奋力拼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国民生产总值每十年翻一番,彻底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提前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推进,确保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实现。

  (二)我国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伟大的发展战略作支撑。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了从温饱-小康-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梯次进步,最终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根本目标。沿着党制定的发展战略,踏着现代化的新征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李玉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