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党领导的济源抗战(1937—1945)

2021-06-02 10:36:3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三、济源党组织领导下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杜八联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至1939年底,是中共济源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在保留中共济源县委的同时,济源又建立了大河里区分委、济源县南县委、王屋直属区委三个县级组织;济源的党员由数十人发展到283人,抗日武装亦发展到2000余人。

  1937年11月,济源县委建立后,决定以杜八联为基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组建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抗日革命十人团首先成立,并积极开展工作,很快把知识青年、学校师生和士绅、保长团结起来,扩大了抗日力量,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获得了地方上保长和士绅的支持。11月下旬,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成立,很快就拥有钢枪200余支,成为豫北地区建立较早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1939年8月,中共沁阳中心县委决定在杜八联建立济源县南县委,南县委直属晋豫特委和沁阳中心县委领导。南县委在泰山庙先后举办了教师训练班、自卫团中队长训练班、农民训练班等,加强了对抗日自卫团的领导,还在各村小学中建立了儿童团。自卫团和儿童团学军事、学文化,站岗放哨,盘查汉奸,维护地方治安。杜八联一派新气象,被誉为“小苏区”。

  1939年秋,济源县委根据济源沦陷后国民党政权大部伪化的形势,决定改选联保主任。通过积极工作,共产党员杜振华任联保主任,程耀吾任副主任,并派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各保保长,使共产党掌握了杜八联的军政大权。此后,杜八联党组织由学校扩大到农村,党的活动由地下转为半公开,党员发展到98人,建立了杜年庄、杨大庄、蓼坞、泰山、毛岭、马住、佛涧等7个党支部,并加强对抗日自卫团武装的领导,积极发展生产,使杜八联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逐步得以巩固,为以后的抗日斗争奠定了良好基础。

  1941年至1942年5月,日伪军先后10余次“扫荡”杜八联地区,均被抗日自卫团以困扰、伏击的游击战术击败,人民武装亦在对日战斗中成长、壮大。1942年5月,杜八联抗日根据地沦陷,但与日伪的斗争仍未停止。(未完待续 内容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