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党领导的济源抗战(1937—1945)

2021-05-10 10:26:2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共中央关于“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号召的鼓舞下,济源人民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坚决而勇敢地投身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洪流。先后创建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济源县委重建

  抗战爆发前,济源党组织领导群众的革命斗争虽然多次失利,党的组织也屡次遭到破坏,但是革命的烈火从未被扑灭,党的影响一直存在于人民中间。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潮。1936年,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豫北各地的党组织恢复和发展后,全力领导广大民众投入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4月,中共河南省工委成立。5月,共产党员杨伯笙受党组织派遣回到济源,以合法身份出任十六完小校长,即以杜八联泰山庙十六完小为基地,恢复党的组织,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建立抗日武装。6月,培养于思礼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大河里、杜八联等地发展民先队员。1937年冬,济源的民先队员发展到200多人,成为全县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7年8月,经豫西工委批准,建立了中共济源县工作委员会,杨伯笙任书记。工委建立后,积极领导开展抗日工作,并在抗日活动中发展积极分子,先后将杜荣旗(杜振华)、杨廷桃、杨廷佐、史定华等秘密接收为中共党员。11月,中共济源县工作委员会改建为中共济源县委,由杨伯笙任书记,史向生任组织委员,于思礼任宣传委员。县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发展党员,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县委主要成员杨伯笙、史向生利用家乡的社会关系,回杜八联开展活动,于思礼在县城周围活动,并将济源县委迁驻杜八联十六完小。此后,十六完小逐渐成为县委活动的中心。

  震惊豫北的玄台殿惨案

  济源县党组织坚决贯彻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中积极开展各阶层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许多爱国青年响应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纷纷投身于抗日斗争。

  1937年9月,薛子中化名薛绍铭,返济发动民众抗战,担任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他在县城举办抗日骨干训练班,日夜奔走呼号,宣传抗日,并很快联系隐蔽在外地的共产党员王承寿、成介山等返乡,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工作。薛子中返乡后,中共济源县委决定派人与其联系,试图了解他这次回济的真实意图。但由于种种原因,县委始终未能与薛子中接上党的组织关系。河南省政府和绥靖公署获悉抗日宣传活动频繁的薛绍铭,就是被通缉多年的“共党要犯”薛子中后,公然撤销了薛子中的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职务。薛子中被迫带领抗日骨干回县西北乡活动。

  1937年12月25日,薛子中、成介山、王承寿等在北社村召开西北乡各村民众数百人参加的抗日动员大会。会后,收缴反动民团长短枪40余支及子弹千余发,在阎营宣布成立济源县抗日义勇军,并连夜发出《告全县同胞书》。次日,抗日义勇军西进,计划与杜八联抗日自卫团联合抗日。行至玉皇庙,即遭到自卫队、警备队的追击,义勇军击退其多次进攻。29日,义勇军被联保武装扣押。30日,薛子中等29人在玄台殿惨遭杀害(另有6名年幼者被押送监狱,幸免于难)。国民党反动当局又将薛子中、成介山二人剖腹砍头,悬首西城门示众。此举激起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慨。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掩盖其罪行,大肆造谣,给薛子中等人强加许多罪名。为此,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就玄台殿惨案发表声明,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残杀爱国青年的罪行,驳斥其嫁祸于人的无耻谰言,重申共产党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

  这一惨案的发生,虽然给我们党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更加坚定了济源人民的抗日斗志。“出师未捷身先死”,薛子中等人为抗日英勇牺牲了,而他们坚定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载史册,世代相传。(未完待续 内容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