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土地革命中的济源党组织(1927—1937)

2021-04-27 11:50:4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四、武装割据的伟大尝试

  游击队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游击区东西20余公里,方圆百余里,沁阳紫陵、山西晋城南缘和济源西北乡太行山沿线已成红色区域。豫晋边部分乡村的国民党政权被摧毁,在游击队活动的村庄已成“苏维埃区域的雏形”。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指示,10月间,红军游击队领导人党继新、郭大佛、苗既平、张景禄、王敏成等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豫晋边区苏维埃政府,王敏成任主席。为便于行使工农民主政权的职能,正式启用了印章。

  豫晋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初步形成,引起了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极度惊慌,遂电令济源、沁阳等县县长限期“围剿”红军游击队。济源县长边万选乘势再次率敌千余人,接连进攻原大寨。红军战士英勇奋战,与敌人进行大小10余战,歼敌70余人,迫使敌败退下山,逃回县城。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要员接连向省政府告急,“济源要变成南五县了”,要求省政府主席刘峙速派大军来济“剿共”。

  11月19日,保安队、河防队、民团等反动武装千余人进攻原大寨。游击队坚守五大哨口,奋力拼搏,三战三捷,打死打伤敌50余人,敌再次败退县城。县当局立即请求刘峙从新乡调来两连国民党军队及山西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并纠集阳城、晋城、沁阳、孟县等地保安队及王屋、邵原、大峪反动民团数千人,相互配合,于12月上旬,兵分两路向原大寨发起了大规模“围剿”。游击队四面受阻,寡不敌众,全部跳崖突围。

  两次武装暴动虽然归于失败,但它是豫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是以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的尝试,从而在豫西北打响了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它震撼了河南大地,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动摇了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它唤醒了民众,鼓舞了人民,有力地支援与配合了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扩大了党在豫西北地区的深远影响。两次暴动失败,是因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是因为党内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两次组建红军队伍,都只利用部分党团骨干、进步青年学生和少数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暴动,忽视了发动、组织与武装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游击战争;是因为在军事上背离了毛泽东的正确建军思想和战略战术;还因为党的领导力量薄弱,游击队中某些人有上山主义和单纯军事观点,加之组织不够严密和缺乏游击战争经验等。

  (未完待续)内容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