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线视角】春天里的深耕细作——从“论吨卖”走向“论克卖”的济源白银

2021-04-16 11:29: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忙碌的白银饰品生产车间

四月济源,半城山水,满目春色。

正是春游好时节。济源中国白银城沁园产业园展厅,每天都有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啊,这件银饰真是太漂亮了!”4月13日,拿着选购的白银饰品,洛阳游客李女士爱不释手。

“您喜欢就好。这儿展出的银饰都是济源本地生产的。相比其他地方,我们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展厅对面就有一家珠宝生产企业,您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展厅工作人员介绍道。

工作人员口中的珠宝生产企业是山立珠宝首饰供应链(济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立公司),中国白银城目前入驻的20多家珠宝首饰深加工企业之一。

山立集团是一家加工生产时尚银饰、K金珠宝、流行饰品等品类齐全的珠宝首饰企业,行业内享有盛名。旗下山立公司于2020年5月底入驻中国白银城沁园产业园,同年8月17日正式投产。

如果说之前还处于刀耕火种时期,随着中国白银城项目的实施,济源白银产业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在这里,豫光、金利、万洋等本地冶炼企业生产的银锭,经过设计、建模、整修、执模、打磨、抛光、电镀等一系列工艺,变身为一件件引领时尚潮流的白银饰品。

来自广东的黄守明是山立公司的珠宝设计师,从业20余年,设计的作品不计其数。

黄守明所在的设计部有10名设计师,年轻的设计师李亚是他的得意弟子。李亚是济源人,在黄守明的指导下,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

“设计是珠宝首饰的生命和灵魂。有好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提升首饰的价值。设计经过客户认可后,才能进行建模、‘种树’等后续环节。现在我们已经扎根济源,我想把20多年的设计经验留下来,给济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李亚上手非常快。去年10月,她的设计作品获得了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甲骨之约’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黄守明介绍工艺流程的同时还不忘推介李亚。

穿过设计部,一个个车间分列两旁。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棵蜡树最初是由戒指蜡模组成,蜡模中间镶嵌有宝石。银水倒入后,宝石直接镶嵌在银戒里。”“种树”工人酒利芬介绍。所谓的“种树”就是将单个蜡模点焊在一起,形成一棵棵漂亮的蜡树。

一块块银锭经过高温化成一泓泓银水。倒模工人将融好的银水倒进模具,银水冷却后,原本的蜡树就成了银树。

在执模部,工人们双手戴着指套,将从银树上剪下的银饰放在打磨机里打磨。打磨后,原本其貌不扬的银饰品变得越来越闪亮。执模部主管贾朝杰穿梭在两排设备间,不时给出指导意见。

去年7月,贾朝杰应聘到山立公司。到执模部后,他跟着老师认真学习金银饰品加工技术。由于对金银首饰加工兴趣浓厚,他上班半个多月就熟练掌握了饰品打磨技术,被破格提拔为执模部主管。

像李亚、酒利芬、贾朝杰一样,济源有240余人就职于山立公司。这些年轻人心怀梦想,身怀本领,正在白银城慢慢扎下根,融入济源白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白银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目前白银年产能达3600吨。近年来,济源立足高质量发展,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原材料生产销售向深加工转变,逐步实现了白银等贵重金属从“论吨卖”向“论克卖”的转变。以济源生产的99.999%银锭产品来说,价格在每克3到4元,加工成白银饰品后,价格在每克10元以上。记者了解到,山立公司月消耗白银1吨多,产品远销意大利、阿联酋及中非等地。

珠宝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白银积淀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珠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成为未来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快时尚、轻珠宝追求的重要载体,发展前景广阔。济源大力发展白银首饰产业,顺应了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山立公司总经理张菊庆说。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对决心将白银深加工行业做大做强的济源来说,深耕细作,丰收可期。(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超远 王鸿斐 宋伟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