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老三样”到“机械化”期待“智能化” 城市美容师见证济源环境卫生蝶变

2021-03-30 09:55:56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克盈盈


大型洒水车在黄河大道上进行作业。机械清扫车同时进行路面清扫和洒水工作。环卫人员驾驶微型机扫车在人行道上清扫地面垃圾。王峰 摄

清晨5点,城市还在睡眠当中,可马小光却已经进入到工作的尾声。

空旷的马路上,只有路灯在映照着,身穿橙色马甲的马小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一阵风吹过,眼尖的他看到不远处有两片落叶,便走上前去,弯下腰,将落叶捡拾到垃圾桶内,在路灯的映衬下,马小光的身影被拉得修长,投影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

北海大道是城区的主干道之一,也是马小光工作的路段。

作为一名老环卫,今年已经是他在岗位上的第12个年头。这些年来,城市的变化有哪些?“垃圾变少了,道路干净了,大伙的素质提高了,我们环卫工的幸福感也更足了。”马小光说。

在刚刚参加工作那会,马小光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主要工具还是“老三样”,扫帚簸箕手推车,平时还好,只要多下点功夫、多花点时间,总能给道路清扫干净,可遇上雨雪天气,手里的工具就不太灵光了。“特别是下雨天,树叶粘在地面上,想扫都扫不起来。”

回忆起这些年来的变化,马小光感慨不已,“现在唱主角的都是洗扫车等各类机械化设备,咱们人工都是辅助,起到个绿叶作用。”

机械化设备能带来啥?简单来说,就是环卫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减轻了,但城市的清洁水平却大幅度提升,市容市貌也得到明显改善。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随着济源城区的不断扩大,需要清扫的面积也不断增加,可随着机械化环卫设备的投入使用,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明显减轻。

拿马小光所在的路段举例,从前快慢车道都得需要他手持扫帚一一打扫,全部清扫完后,还得推着手推车将垃圾运输到中转站,费时费力不说,可能还会有些遗漏。但现在,在他清扫前,大型的洗扫车会先行将快慢车道清扫一边,而马小光只需要清扫那些背街小巷、狭窄路段等地方。在工作量减轻的同时,清扫的效果也更好。

从2017年开始,济源进行环卫清扫设备升级换代,洗扫车、洒水车等多种设备普及开来,环卫工作机械化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济源共有各类环卫机械车辆150余辆,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机械和人工清扫道路面积共达500万平方米,已经形成了机械化洗扫作业为主、人工捡拾为辅的深度保洁作业方式。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济源环卫工作不断向精细化迈进。对于这点,环卫工李小霞最有发言权。“我负责的区域有段人行道,距离不算长,大约在400米左右。”李小霞介绍,从前就这400米走上一个来回,至少得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原因是人行道上的缝隙多,垃圾不易清扫,可近几年,随着小微型洗扫车的上岗,同样的一段路,只需要不到五分钟就能清扫完毕。

清扫垃圾的时间少了,打理路面的时间就多了,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者,一辆大型洗扫车的效率,至少顶得上10余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不仅仅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还让他们腾出手来,有更多的时间为城市“梳妆打扮”。

2020年,济源成功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众多环卫工人在见证济源城市环境卫生变迁的同时,也享受了城市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

环卫工人孔祥海最直观的感受是大伙对他称呼的变迁。“从扫大街的到环卫工人,从环卫工人到城市美容师。” 孔祥海说,跟其他方面比起来,市民对于他们称呼的变化,虽然有些微不足道,可也让他们感受十分开心,这代表着市民对于他们这一岗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行走在济源的大街小巷,常能看到贴着“环卫驿站”红色招牌的热心商家,这让孔祥海干起活来格外有劲。

3月25日下午,忙碌了一天的孔祥海收工回家,在路上,他看到一辆辆洒水车、洗扫车也踏上了返程的路。他忍不住说道“听说以后会有更多机械化设备加入到城市的环卫工作当中,而且今年把智能化环卫建设也提上了日程,那以后的济源城该多美呀”。(全媒体记者 孟路平 王峰 董亚洲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