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经济观察】看济源农民如何“土里刨金”

2021-02-24 09:40:1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农民在采收洋葱种苗。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梦”,还是济源致力于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实践。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济源不断挖掘农业农村中的活力和潜力,农民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济源调查队的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2020年,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高于城镇居民3.9个百分点。“土里刨金”,不但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还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反超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反超活力从何而来

  去年秋收时节,下冶镇大岭村脱贫户杨金枝家里的6亩玉米、1亩辣椒、2亩艾草均喜获丰收。他开心地说:“俺家传统作物耕种有补贴,种植艾草有补助,现在种地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农民成了‘好职业’。”

  大峪镇三岔河村脱贫户燕召武也有这样的幸福感。几年前,燕召武家是贫困户。现在,他家里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发展苹果产业等,还养殖了70多头母猪,年收入突破10万元。

  有事做、有钱赚、有奔头。数据显示,2020年,济源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2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9.89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4亿元,同比增长1.0%。

  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既要抗击疫情,又要搞好农业生产。济源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主线,做好农副产品生产供应、种植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药材、特色农作物等产业发展。

  据统计,2020年,示范区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49.7公顷,同比增长3.3%,产量2606.1吨,同比增长10.1%;蔬菜及食用菌栽培面积5076.5公顷,同比增长2.4%,产量22.3万吨,同比增长5.2%;瓜果种植面积91.8公顷,同比增长3.9%,产量0.3万吨,同比增长11.6%。2020年末,示范区生猪存栏28万头,同比增长55.9%。

  去年,王屋镇原庄村村民梁桥玲家的玉米喜获丰收。梁桥玲说:“我家的3亩多玉米产量达2000公斤,玉米的收购价也比较高。销售玉米会给我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2020年,济源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达到65.19万亩、377.95公斤/亩、2.46亿公斤,同比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创20年来新高。

  对于济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反超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国家统计局济源调查队住户科科长侯小浩认为,济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得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侯小浩向记者介绍了去年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特点。农村规模经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以及精准扶贫项目的大力开发,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休闲观光农业,蔬菜制种、优质烟草、高山蔬菜、大葱、冬凌草、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以及猪、牛、羊等养殖业的加快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济源通过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及集体资产质押和农村产权交易,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农民创业致富。

  返乡大军回归农村创效益

  家住天坛街道泥河头居委会的“90后”小伙子张东方是济源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返乡5年,张东方的食品生意越做越大。去年,受疫情影响,张东方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于是,他第3次申请了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渡过了难关。

  张东方2014年毕业后,从事过教育培训、食品销售等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都半路搁浅。在做食品销售工作时,张东方发现当时济源食品配送行业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便开始琢磨。2017年,他开办食品商贸公司。随着经营产品的增多,他的资金出现“断流”。2018年,他递交了第一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单。很快,他便拿到了贷款。这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张东方经营的食品商贸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700万元。该公司还为一些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张东方感激地说:“无息贷款帮了我很大忙,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帮助我的人,我会继续加油干。”

  像张东方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乡创业已由早期的零星分布、较小规模发展成产业集聚、量质齐升,创业模式也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性等特点。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多了,致富路子宽了,乡村产业兴旺动能更足了。

  去年以来,示范区人社部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完善落实支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支持一批又一批熟悉市场需求、掌握了生产技能、积累了经营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他们在创业中不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截至2020年12月,济源累计发放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1541笔1600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8.61%。这为疫情期间农民工创办实体快速复工复产复商、有效保住创业主体带动就业发挥了“输血”“供氧”作用,同时有效破解了农村市场主体少、就业机会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

  此外,示范区积极创建孵化园,促进农民工返乡就近就地创业,建立返乡下乡创业实名制信息台账,对20个示范性返乡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支持。近年,返乡下乡后实现创业的各类人员有2.9万余人,直接带动7.2万余人就业。

  政策好 产业兴 收入攀升

  前几年,“80后”的冯卫峰在五龙口镇任寨村流转了1800亩土地,开办了丰园家庭农场。2015年,除了种植1200亩玉米和500亩大豆,冯卫峰还腾出100亩地种上了阳光玫瑰葡萄,并申请实施了50万元物联网项目,着力打造集监控、监测、生产管理于一体的全智能化葡萄园。去年,阳光玫瑰葡萄上市(产量高达15万斤),给冯卫峰带来了近130万元的收入。

  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冯卫峰将家庭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该农场已从单一的种植结构,发展为集农作物、蔬菜、瓜果于一体的产供销和观光、休闲、研学全农业产业链,经营收入突破900万元。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商军旗认为,近年,济源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实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以经济发展高质量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是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近年,济源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此外,济源启动了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先行试点工作。济源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累计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交易133宗6.6万亩,促进了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济源持续推进村(居)集体经济增收工作,力争实现所有村(居)都有集体经营性收入。

  2018年以来,济源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为重点,实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化运作,着力破解村级组织运行保障难题。2020年,示范区59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远超起初制定的目标,贫困村探索出了产业发展型、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型、“互联网+”现代农业型、休闲旅游型等多种发展模式。

  政策好、产业兴、收入攀升、前景美好,当下济源的农业农村正如此。如何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济源正在积极探索、砥砺前行。(文/图 记者 王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