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内外兼修提品质 居民乐享“新生活”

2021-02-20 09:22:5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改造后的铁路小区居民楼外景。

  如果说广场、公园、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城市的“里子”,而老旧小区便是这个城市的“痛点”。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还能优化城市功能;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既与城市发展相关,更与人民福祉相连。

  近年,济源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力度,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优化美化环境,让老旧小区“换新颜”,大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示范区2019年至2020年共实施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0年,济源改造完成纳入2019年中央和省级补助的老旧小区16个、住宅楼68栋、涉及户数约2009户;全面开工2020年中央和省级补助改造项目23个,涉及户数2516户,超额完成省定济源示范区民生实事改造2445户目标任务。近日,记者对该项民生工程进行了实地探访。

  楼院换新貌 居民笑开颜

  铁路小区是济源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1990年兴建,从1栋楼逐渐扩建到10栋楼。目前,10栋楼中“楼龄”最短的也有20年。2020年7月,该小区开始改造提升。

  记者在铁路小区看到,小区内新铺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新安装的充电设施简洁实用,新规划的停车位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经过绿化改造、路灯安装、雨污管网改造,这个20多年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几年了。之前这里全是杂草和垃圾,下雨天污水横流,车子乱停乱放。”居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小区改造时,使用的材料都是性价比高的“好东西”——门窗玻璃是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中空钢化玻璃,厚度3厘米左右,有节能保温的作用;窗纱是金刚网的,相当坚固,防盗性能佳;外墙保温层、楼梯扶手等用的材料,都经得起时间检验,让居民住得舒适又安心。“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项民生工程真是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了。”李阿姨乐呵呵地说。

  “以前小区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人搬走了。小区改造提升后,大家都说好,昔日的惬意生活重新再现。”居民田怀玉最近逢人就夸,改造提升后的铁路小区光鲜靓丽,道路宽敞,绿化怡人;照明、通信、消防、供气、供热等设施更加完备;新增设的停车位、停车棚也更加便民,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大伙儿住得更舒心了。

  “本来打算搬出去了。没想到这一改造,小区一下子高档起来了!”52岁的周强在小区住了20多年,以后的日子,他和家人依然选择留在这里:“睁开眼就觉得环境真好,再也舍不得搬走了。”

  当前,铁路小区还在进行软件提升工作。现代物业、智能安防等完成后,这里将真正成为小区群众的幸福港湾。

  小区改造“按需点菜” 老旧小区实现“智慧化”

  “安上了车辆自动识别系统、楼前有了充足的停车位、盘在地上的‘蜘蛛网’看不见了、电梯直接入户……”说起小区过去一年的变化,玉泉街道东城建安小区居民张丽滔滔不绝。

  1月27日傍晚,张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刚开车到小区门口,道闸就自动抬杆让车辆进入。停好车,小区人行道两旁的路灯已亮了起来。张丽一边走一边打量着暖黄色灯光下的“新”小区:色调整齐的居民楼、辐射到各个角落的监控设施、新铺就的人行道“蜿蜒”到小区的每个角落。

  “完全看不出眼前这个小区是有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张丽说,以前的东城建安小区线路杂乱、停车位紧缺等问题突出,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2020年4月,东城建安小区开始了改造提升工作。张丽记得,当时小区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外挂电梯建设、节能玻璃窗户更换……小区居民打心眼里高兴,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改造前期,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多次居民议事会,准备了调查问卷,收集到多条改造意见建议。专业设计团队依据意见建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一个合理的改造方案。基础改造完成后,相关部门就在小区内规划了停车位,“智慧”元素随处可见: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路灯分时控制、监控全覆盖……

  “年轻时希望房子高一点,年纪大了又希望房子低一点,如今装上电梯就帮我们解决了出行问题。”该小区5层住户老张告诉记者,小区内安装电梯时,选材等细节都由居民集中决定。新安装的电梯为钢架结构,电梯与楼栋之间设有连廊连接,把原来的步行楼梯和电梯连接到了一起。电梯外墙为铝质单板,箱体采用透明钢化玻璃,既美观又不影响居民采光。

  精绣幸福新画卷 “一楼一策”改出新生活

  记者了解到,2019年,济源出台《济源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到“十四五”末完成全部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通过改造提升,济源将把老旧小区整治为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管服到位、业主满意的美丽社区,基本实现“道路平整、绿化提质、路灯明亮、设施完善、标识清晰、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目标,让居民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老旧小区改造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一楼一策’,编制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改造模式,重点改造小区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对楼多、老年人多的小区支持有条件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示范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试点打造一批“完整社区”,在完善小区设施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包括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长效管理机制两部分内容。对硬件配套设施部分,结合海绵城市、治安防控、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重点改造提升市政配套设施、庭院环境、服务设施等公共部分;涉及居民个人的部分,按照共同缔造要求,待居民达成共识后进行改造提升。

  “在这里住了20多年,感觉小区越来越‘年轻’了!”“以后晚上也不去附近公园遛弯了,就在小区活动中心健身,很方便!”……如今,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已从百姓的“强烈呼声”变成“热烈掌声”,越来越多的居民从中受益,发自内心点赞这项工作。

  舒心、满意、自豪……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类似的字眼听到了很多次。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洼”到“平”,管线由“乱”到“齐”,环境由“差”到“美”,绿化由“粗”到“精”,配套设施由“缺”到“有”,小区由“散”到“整”……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提升,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在改造提升后的小区,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文/图 记者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