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千锤百炼 勇往直“钳”——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原特钢钳工陈问春

2021-01-19 09:3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中原特钢钳工陈问春

陈问春给徒弟讲解设备故障维修技巧

  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建功新征程发出了强大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贡献给予崇高评价,对劳动和创造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如沐春风,倍感振奋。今后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带动广大职工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以更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钳工陈问春对记者讲述了他的感受。

  强国需要工匠,更需要匠心。陈问春没有高学历,却数十载如一日,以精湛的技艺,潜心雕琢手中的每个零件,成就一个小钳工的辉煌。他不善言辞,最大的乐趣就是埋头苦干,以高超的技能,为公司的工艺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在长期实践中,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已成为陈问春人生的底色。

  普通工人的“蜕变”

  陈问春入行的27年间,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公司的技能带头人,在事业上逐渐达到了“神乎其技”的巅峰水准。但他明白,自己脚下的路其实浸满了汗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陈问春刚刚参加工作时,老师傅都愿意把技能传授给肯吃苦、善钻研的他。他至今还保存四五本当时的学习笔记。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天天围着设备转,陈问春掌握了扎实的钳工技术。至今他还有记笔记的习惯。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笔记本、有关设备维修保养知识的书籍。每天他不是在办公室里查资料,就是在现场检修设备。

  在安装德国沃伦贝格车床时,作为公司方派在现场的安装人员,陈问春知道,自己一方面要严把技术关;另一方面,能和德国工程师打交道,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安装现场,陈问春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被德国工程师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折服。在公司,他是出了名的细心、严谨的人,而这次与德国工程师的合作,让他知道了,严谨不仅是细心,还要有科学的态度。德国工程师在安装每一根电线时,都要固定线卡;接个电源都要确定“相序”才放心接电;在导轨上落中心架时,要求导轨绝对干净。虽然导轨已经擦拭多遍,但是德国工程师还要再次擦拭,这种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陈问春。在现场经常能够看到他和德国工程师比划着手势,沟通交流学习。他对记者说,自己不会英语,交流起来总是很着急。在最后的验收阶段,陈问春发现德国车的尾柄与主轴等高度测出的数据超差。根据以往经验,他果断判断是尾座套筒没有锁紧,中间有了空隙,将尾座锁死之后,超差立刻消失。这让德国工程师对陈问春大加赞赏。

  “判断很重要,判断的依据就是平时的经验。”这是陈问春维修设备的经验之谈。有一次,一台20米的机床出现了问题,平端面时出现故障,按照常理,更换了一个离端面较近的滚轮就好了。但没工作两下,机床又出现了问题。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设备的认识,根据产品加工刀纹状况,判断应该是靠近中间的部件有问题。他再次更换滚轮后,设备正常运转,产品加工出来的刀纹恢复正常。

  他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潜心研究,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先进的操作法。在粗加车床静压轴承的修复中,他总结出了“大刀切削法”,在加工过程要稳、准、狠,增加切削量,减少两侧和研带点次数。这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提高了效率,为公司交货争取了宝贵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坚持不懈,陈问春的许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获奖。其中,2009年完成的TQ2160深孔钻镗床钻杆箱润滑系统改造和Q1-024钻杆箱润滑泵改造工作,获公司五小成果二等奖;2010年完成的喷焊排烟器改造,解决了车间环境差问题,为公司节约采购费用10余万元。他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钳工状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百名英杰”“河南省优秀专家”等称号。

  尽职尽责担使命

  “在面对疫情时,我虽然不能和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最前线,但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像他们一样去战斗。在保证疫情防控、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我积极主动想办法保障生产运行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生产效率。”陈问春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践行了特殊时期的使命。

  越是疫情防控期间,越是需要设备维保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在现场维护。去年春节期间,装置员对疫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躁、担忧甚至恐慌心理。对此,陈问春主动调整原本轮流值守的安排,天天坚持到岗上班,一手做好保运工作,一手做心理疏导工作,和同事们肩并肩齐心抗疫。

  有一次他带领同事们安装一台深孔钻机床,由于时间紧迫,陈问春干脆把工厂当成了家,这一住就是3个月。装配、调试、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要没有达到技术要求,他绝不放下手中的工具。他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装配进行到最后一天,最为关键的时刻到了,但是由于机床体积较大、生产车间狭小不好开展工作,于是他改进了装配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刻已经是凌晨4点,他实在太累太困,视野也变得模糊,只能在休息室的椅子上小憩等待最后的检测。最终这台机床将工效提高了50%,确保了生产需求。

  由于他经常彻夜加班,孩子常常见不到他的面,对他颇有意见。陈问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名劳模工匠的责任担当。

  劳模的“传承经”

  “今后你对工作有什么规划?”记者问。陈问春说:“主要想做好两件事,一是带好徒弟;二是攻坚克难,做好科技创新。”

  陈问春说,带一个徒弟很难,想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就要动脑筋想办法。“我带徒弟不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上课,更多是在车间,在操作过程中手把手去教他们。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办法,真正有所收获。”

  “自己一个人技术好不算厉害,让工友们个个技术过硬,才算是真本事。”这是他坚守的信念。因此,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现场授徒、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定期在青工中间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等方式,对公司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维修技能、设备维护培训。这样不但提高了维修人员技能水平,还增强了操作工设备维护意识。在2016济源市职工技术钳工比赛中,他指导的选手李传、郭国华分别获第一、二名,为公司取得了荣誉。

  2014年陈问春劳模工作室成立,打造成为公司先进团队。这样不仅加强了劳模工作室的组织领导,还强化了劳模工作室的职能,在职工中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陈问春说,他以前对自己要求高,现在对自己的徒弟也是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的。要求徒弟不能以“合格”为目标,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件做得更好;要以零缺陷的精度,成就装备制造的新高度。在他的带领下,该工作室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实践,使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攻关等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陈问春劳模工作室承担了“扶正器精加生产线项目”“粗加车电气系统升级改造”“恢复精加车床精度检修”“提高泵头锻件加工工艺方法”“制定设备维修标准作业指导书”等8个项目,解决了许多技术瓶颈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他推广的以丙烯酸酯胶粘剂代替AB导轨胶进行导轨耐磨带粘接的新操作法,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工作室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取得创新成果30余项。工作室成员开展30余次培训,培训300余人次,培训人员90余人,晋升工程师2人、技师2人,获公司技能带头人2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陈问春劳模工作室在公司工作室验收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劳模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未来我依旧要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问春说。(记者 杜婷婷 通讯员 卢倩 图片由中原特钢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