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爱心驿站 凉亭拉面馆 救助管理三级联动网络 城市温暖三件事传递济源人文关怀

2021-01-18 10:13:25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流浪走失人员崔树俊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济源救助管理站办理离站手续 资料图

凉亭拉面馆 资料图

  2020年如同一本厚重的书,匆匆翻过了最后一页。

  在这本书当中,总有一些画面让人感到动容,成为书中最温暖的风景;总有一些人风雨无阻,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第一线;总有一些温暖的力量,被时间深深铭记。

  这一年,来自甘肃的小两儿口将锅台支到东站执勤点,将一碗碗冒着热气的拉面送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一年,流浪多年的河北籍男子崔树俊在济源救助管理站持续三年寻亲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平安回到了家,与亲人团聚;这一年,大大小小的爱心驿站遍布全城,成为刮风下雨时,户外劳动者的避风港……

  刚刚过去的2020年,无数暖心故事在玉川大地上演。无数愚公儿女向上向善向美,谱写了一曲曲温暖如春的动人诗篇。

  温度 爱心驿站 户外“避风港”遍全城

  田玲霞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平日里负责火车站广场附近的卫生清扫工作。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对她来说,火车站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不仅仅是一个歇脚的地方,更是她在外的第二个“家”。“我家离这儿比较远,平日里为了节约时间,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午饭。”田玲霞告诉记者,进入到冬季后,准备的饭菜总会变凉,而到饭点时,她只需要到爱心驿站内,用微波炉把饭加热,就能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顿热乎饭。

  田玲霞提到的爱心驿站由示范区总工会和环卫公司共同建立。站内除了微波炉,空调、饮水机、医药箱、雨伞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咱们的驿站夏可避暑,冬能取暖。随着驿站改造升级,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现在环卫工人还可以免费理发、洗澡。”该爱心驿站管理人员李慧慧告诉记者,除户外劳动者使用驿站内设施外,路过的旅客也会在这里歇歇脚,享受片刻温暖。

  口渴时喝杯水、劳累时喘口气、天热时避避暑……这样的爱心驿站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目前,济源已经建成投用80余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遍布济源大街小巷。这意味着,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在疲惫时,可以就近到爱心驿站休息片刻。

  一杯热水、一把椅子,看似不大,却能在冬日里让户外劳动者的心房温暖起来,而这些温暖的细节就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也是属于济源的温度。  

  温情 凉亭拉面馆 为防疫卡点执勤人员免费做拉面

  轵城镇东添浆村附近,有一家兰州拉面馆,店虽不大,可食客却不少。相比较悬挂在墙上的店名,大家更喜欢叫它“凉亭拉面馆”。

  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那跟面馆老板高小明在2020年2月做的一个决定分不开。当时,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他的面馆只能先行歇业。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小明得知高速东站防疫卡点的执勤人员在饭点只能以泡面充饥。这让身为面馆老板的他有些坐不住。与妻子商量后,2020年2月18日,高小明夫妻俩将拉面馆搬到了高速东站防疫卡点旁的小游园凉亭内,为防疫卡点的执勤人员免费做拉面。

  当时,为了守护济源东大门不被病毒“入侵”,济源高速东站防疫卡点处,全天24小时都有数十名执勤人员坚守。

  面馆开张的头一天,夫妻俩做了一百多碗拉面。虽然天气严寒,可看到执勤人员端着热腾腾的拉面狼吞虎咽的样子,夫妻俩干劲十足。

  一开始,执勤人员吃完面后,总会端着空碗给高小明转账,甚至还有人提议说:“干脆在桌子上贴个二维码,这样大家伙儿吃完面后就可以直接付钱。你们也不容易,可不能亏了。”面对大家伙儿的善意,高小明婉言谢绝了。他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咋能收你们的钱。这就当是我们夫妻俩为疫情防控出的一份力吧。”

  高小明夫妻俩做爱心拉面的善举受到很多人的赞赏,受他们影响,不少爱心人士自发送来面粉、牛肉,为他们“减负”。

  疫情大考中,像这样的各类暖心善举不胜枚举,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并肩前行,用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谱写了一支全民抗击疫情协奏曲。

  温暖 救助管理三级联动网络 兜住城市温暖底线

  2020年8月4日,河北沧州人崔树军驱车十个小时从河北赶到济源救助管理站。见到快十年未曾见面的哥哥后,年近50岁的崔树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哥,可算找到你了。走,今天咱们就回家。”

  看到这一幕,站在一旁的济源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自三年前崔树俊在济源被救助以来,济源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一边悉心照顾崔树俊,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帮其寻亲,通过三年不间断的寻找,终于成功帮他找到家人。

  救助管理工作,不仅仅托起了流浪乞讨人员对生活的希望,更是紧紧兜牢了民生底线。2020年,济源的救助工作足迹遍布四川、广西等多个省市,帮助多名失散多年的流浪乞讨人员归家返乡。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源救助管理站在思礼、承留、克井、梨林、五龙口、坡头、大峪、王屋、下冶、邵原等10个镇民政所设立救助服务点,以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网络,延伸救助管理工作。

  三级联动网络构成了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底线。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固定的巡查,他们还多次与公安、卫生、城管等部门开展巡查救助活动,真正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安置返乡一例。

  此外,济源还建立了滞留人员多元化安置渠道,率先在全省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户籍政策,为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滞留人员全部办理济源户口,办理户口登记和身份证,集中纳入特困救助体系,并实行托养服务,使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能够享受公民应有的社会福利待遇。(记者 王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