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机 迎门村把炉馍做成了致富项目

2020-12-23 10:52:17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做炉馍坯

  以前,逢年过节,济源家家户户做炉馍。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炉馍却不容易吃到了。近两年,这项传统手工艺在王屋镇迎门村焕发了新生机。

  炉馍有了加工流水线

  “快尝尝,刚出炉的馍最好吃。”近日,在王屋镇迎门村炉馍加工作坊负责人侯利军热情地端着一筐热气腾腾的炉馍让记者品尝。

  炉馍制作这项传统手工艺,如今在王屋镇迎门村有了加工流水线。走进这里的炉馍作坊,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从和面、制坯、炉馍,再到运输、销售,大家各有分工。

  “兴办这个产业,实际有两个好处,首先增加了集体收入,其次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迎门村党支部书记侯加鹏告诉记者,2019年初,他们多方考察,购置设备,上了炉馍加工项目,当年就实现净利润近6万元。

  老年人加工 年轻人销售 携手共致富

  后来,本着把炉馍项目做大做强的目的,迎门村以“承包经营”的方式把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人侯利军。侯利军很快组建了炉馍产销团队。“村里年龄大的、不方便外出干活的大叔大婶,来到作坊加工炉馍。我们年轻人发挥自身优势,到市区找销路跑市场。”侯利军介绍。

  有5位附近的村民在炉馍作坊里长期务工。60多岁的炉馍师傅王长江告诉记者:“我们年龄大了,在家也是闲着,来这里上班,一个月有2000元到2400元的收入,都很满意。”“平常用的工人不多,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每天有十几位村民来这里工作。”侯利军在一旁补充道。

  团队成员还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宣传、售卖炉馍。各个居民区附近的超市、菜店,也是大家常去的地方。经过努力,他们已发展20多个代理。

  每天,炉馍做好、打包完,侯利军就开车把炉馍拉到市区的总经销点。“商业城100个,东方国际小区50个,济河苑东区60个,东轵城30个……”小伙伴们根据订单的位置和数量,清点、分装,然后逐一开始配送。

  市民马文翠是炉馍的老顾客。除了自己吃,她还介绍给朋友买。她说:“炉馍的口感比较好,没有添加剂,老人小孩都适合吃。”

  让炉馍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

  下一步,迎门村炉馍作坊打算从产品样式上下功夫,开发不同口味的炉馍,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侯加鹏表示,现有的品类稍显单一,计划在原味、甜味、咸味的基础上,尝试开发蜂蜜味、奶香味等口味的炉馍,提高产品品质。侯利军说,在济源的销路打开以后,他们将重点在电商领域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晋城、郑州等周边城市市场。

  传统手工艺焕发生机和活力。炉馍这道让人忆苦思甜的美食,成了百姓致富的新希望。“我们想利用炉馍,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比如土特产的开发、加工。通过产业发展,达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目的。”侯加鹏对炉馍项目信心满满。(记者 王虎军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