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下冶 > 正文

陶山村第一书记刘召唤:为了心中那片“陶”花源

2020-12-14 10:23:48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刘召唤(中)与村民拉家常

初冬时节,寒意未深,俯瞰龙凤峡高峡平湖,奇峰林立,流水淙淙……一到周末,下冶镇陶山村就成为市民短途周边游的热门选择。

难以想象,这个曾经隐藏在山水之间的省定贫困村,揭开神秘“面纱”后,竟成为人们镜头里的“香饽饽”、心目中的“陶”花源。

这一切得益于济源供电公司驻陶山村第一书记刘召唤的到来。

对于刘召唤来说,3年前初次走进陶山村的情形与现在大相径庭。陶山村处于大山腹地,因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年轻人外出打工,住在村子里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全村一千多口人,在村里生活的只有五六十人,分散在10个居民组,空心化非常严重。每到夜幕降临,伸手不见五指,全村几乎看不到灯光,甚至见不到一个人。

“‘空心村’是山区的普遍现象,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制约这个村子发展的问题和短板,去总结和挖掘其本身所蕴藏的优势和资源。”看着村民没有丝毫活力和生机的脸庞,刘召唤立志要带领大家摆脱贫穷。

在最初的3个月时间里,刘召唤跑遍了陶山村的沟沟岔岔,发现除了当地人挂在嘴边的“山高土薄石头多,到处都是穷窝窝”的现状,深沟密林之中、悬崖绝壁之处,都是绝美的风景。但由于年久无路,荆棘丛生,很多地方外人根本走不到,也欣赏不了。刘召唤买了一把大大的园林剪刀,每次出去,都是走一路剪一路,逢山开路。就这样,他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美景,也发现了陶山村在农业发展先天不足的困境之外,蕴藏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2018年2月,刘召唤和村支两委根据陶山村的现状和特点,确定了将陶山村打造成“摄影、写生、康养、研学”四个基地的目标,迅速拟定了“人心、人居、人文、人气”四大工程,作为通向这个目标的四大载体,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七夕星空帐篷节、中秋房车露营节、作家创作采风活动、摄影创作大赛等,吸引了媒体聚焦。借助媒体的放大效应,陶山村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和人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功地把旅游资源推介了出去。

村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2018年国庆节,这个山沟里的贫困村迎来了黄金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很多村民家里囤的山货被抢售一空。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来陶山村的游客更是突破4000人次。

实现了旅游产业“进得来”的第一步,接下来面对的就是“留得住”的问题。旅游产业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2018年陶山村虽然依靠乡村旅游赚了不少人气,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刘召唤说:“随着游客的增多,我们发现车没地方停,饭没地方吃,游客如厕很困难,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也在增大。基础设施跟不上,乡村旅游产业就会‘卡脖子’。所以,这两年我们主要在补短板,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加强陶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几年来,济源供电公司累计投入资金460余万元,加强陶山村基础设施建设:邀请专业设计机构,全面完成了陶山村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协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进行建设改造,使党建阵地和群众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架设旅游开发专用高压线路和1500米沿黄观光步道;高标准修建旅游公厕,提升服务质量;投资建设了集生产、加工、包装、晾晒、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小辣椒加工厂和土鸡散养基地,并全力协调解决了困扰陶山村发展的主干道路拓宽改造、水利灌溉项目立项等重大难题。

一道风景带火一条产业链。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村里趁热打铁注册“牛郎地”商标,成立汇智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全部加入。通过对周边资源的整合,合作社开发富硒面粉、石磨面粉、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短短几个月销售额超过30万元,年底就兑现了给贫困户“分红”的承诺。此外,投资8000万元的合智远方户外自驾游营地项目正式在陶山村签约落地。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助推陶山村集体产业、民宿、特色种养等一系列旅游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因为精准扶贫有效、帮扶工作突出,在2020年度济源脱贫攻坚“十佳”系列评选中,济源供电公司荣获“十佳帮扶单位”,刘召唤也荣获“十佳第一书记”的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为陶山村确立了“陶三彩”的产业发展思路。下一步,他们将紧紧围绕“红、黄、绿”三条色彩主线,引导陶山村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充分挖掘动人的黄河故事,让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济源供电公司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力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当好坚强后盾。

驻村的3年,刘召唤扎根山乡,用心用情,使陶山村脱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见证了贫困户脱贫,见证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山乡的每一点改变,也为村里点亮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 杜婷婷 图由受访者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