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网评 > 正文

群众需要是根本导向

2020-12-10 10:52:1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要为根本导向,对土房土窑改造实行一户一策,因房制宜,不搞‘一刀切’。”济源示范区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倾听民声、采纳民意、关照民心,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点赞。

  以群众需要为根本导向,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能否坚持以群众需要为根本导向,是衡量各级干部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一把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遇到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他告诫各级干部:“做好抗旱工作首先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这样的干部,老百姓自然满意。

  以群众需要为根本导向,先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有哪些急需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级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多往群众堆里扎,用心与群众交流。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要愿听、会听、真听,从中听出责任和义务,找到方向和目标。

  对群众的各种诉求,仅仅停留在“有所应”的浅层表面还不行,而是要以“有所为”来支撑。“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只要群众需要,哪怕半夜三更,也要“使命必达”,北京市创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米”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样本。民之所盼就是政之所向。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哪壶不开烧哪壶,不避问题迎着走,用良好完善的政策措施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加牢固。(如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