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两位古稀老人的读报情缘

2020-11-30 09:28:3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苗素兰(左)夫妇手捧《济源晨报》

  一幅尚未完成的麦秆画作,一份浸满墨香的《济源晨报》,阳台的方寸空间,成为李金声和苗素兰两位老人画画、读报的乐园。

  温暖守候 用心珍藏

  今年77岁的李金声和74岁的苗素兰,是《济源晨报》多年的忠实读者。得知新一年的报纸开始征订后,李金声早早就把钱转给儿媳妇,嘱咐她帮忙订一份报纸。

  “我们两个看报纸,可以说是‘各取所需’。”李金声笑着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拿到报纸,他总是家里第一个翻阅的人。“在我看来,《济源晨报》不仅延续着济源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教育成长和养生保健类的知识,读起来既生动又有趣。”在李金声看来,虽然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报纸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每天坚持阅读《济源晨报》,李金声还分门别类收藏着往期报刊。虽然有些报纸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泛黄,但是这些收藏记载着《济源晨报》陪伴李金声夫妇一起走过的岁月。两人习惯各自从报纸上挑选喜欢的内容进行裁剪,一个负责对内容进行甄选,另一个负责整理。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单独整理到一起,把诗词赏析和生活驿站类的小知识整理到一起。这样一来,我在查阅时会感到很方便。”李金声告诉记者,特别是《诗词赏析》和《红色故事》这两个栏目对家里还在读小学的孙女们来说,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

  彼此成就 共同成长

  和老伴儿李金声严谨的阅读方式不同,苗素兰阅读《济源晨报》时更关注的是每个版面的配图。版上小到一片云朵,大到一架飞机、美术编辑们绘制的插图,都成了苗素兰在创作麦秆画时的灵感。

  “报纸上每一期的插图我都特别喜欢。它们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比如,去年我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作主题作品《民运会风采》时,一时间想不到云朵的图案该如何呈现,便随手翻开了手边的《济源晨报》,当看到上面的祥云插图时,就有了灵感。”苗素兰说。此外,她还特意翻出了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众志成城抗疫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记录了抗击疫情时的感人瞬间。“画上的这架飞机也是我从《济源晨报》上获得的灵感。所以,在我心里,《济源晨报》是一份有温度和创造力的报刊。”苗素兰说。

  创作之余,苗素兰还喜欢在晚饭后和朋友们外出散步,散步时的话题很多是关于阅读《济源晨报》的感受。“我不仅喜欢和她们分享报纸上刊登的那些精彩文章,还喜欢分享那些关于养生、美食的知识。因为,在分享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对于《济源晨报》这位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老朋友”,李金声不仅是一名阅读者,还是一位思考者。“我希望《济源晨报》可以为市民提供不同种类的内容,以方便更多的读者阅读。我和所有的读者一样,希望《济源晨报》办得越来越好!”李金声高兴地说。(见习记者 王子君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