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十三五 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为小康生活注入文化新力量

2020-11-26 10:28:5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居民在综合文化站看书

居民在综合文化站练习书法

《双罗衫》响连排

  以文润城,以文化人,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间,济源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和提升,努力打造功能完备、便民惠民的文化服务新阵地,提供更多优质、均等、多元的公共文化供给,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丰富优质的文化福利。

  丰富多彩的文艺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济源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渐入佳境。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完善新设施 感受新生活

  “这里设施全、环境好。在这儿不仅能和其他书法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还能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11月19日,在沁园街道综合文化站,蓼坞居委会72岁居民杜立虎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不一会儿,一幅飘着墨香、饱含深情的书法作品便跃然纸上。他告诉记者,他很喜欢综合文化站的氛围,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练字。

  来自马庄居委会的翟会元也有同感:“幸福得很!我喜欢来这里打乒乓球,累了就看看书、下下棋。综合文化站逐渐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我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沁园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杨文杰介绍,综合文化站分为图书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多功能活动区和文体活动区。“我们综合文化站今年相继开展的全民阅读、未成年人心理讲座、戏曲舞蹈排练、乒乓球比赛、书法交流等活动,受到了附近群众一致好评。”杨文杰说。

  中午时分,梨林镇薛庄新村70多岁村民薛长春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挑选了一本农技手册翻看起来。他说:“过去,我们看书要去离家很远的镇图书室。有了农家书屋后,我们看书方便多了。”

  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不断提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百姓获益良多。在市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影院、剧场等将市民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在农村,陆续建成的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让文化离群众生活越来越近。

  身边的文化服务设施多起来,是近几年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济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数量由10个上升为16个,达标率达100%;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数量由120个上升为549个,建成率达100%;镇(街道)共享工程基点16个,行政村(居、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549个,设置率达100%;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100%。

  此外,示范区还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展馆、文化城、篮球城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提升,开通门户网站,实现WiFi全覆盖,并先后建成6座图书馆分馆、16座文化馆分馆以及5座城市书房。不断涌现的文化生活新方式,覆盖城乡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网,早已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搭建新载体 探索新服务

  “没想到还能通过这种方式参观博物馆。通过直播,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还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这种方式很棒。”近日,“云游大河之南”百场文旅直播活动走进济源博物馆。通过“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看完直播的市民侯先生,激动又兴奋。

  搭建文化新载体,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十三五期间,济源全面启动“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建设项目,采用“超市化”供应模式让资源可选可控,供需对接更加便捷,真正实现了由传统的“端菜”转变为让消费者“点菜”。

  看戏曲、听讲座……市民可以通过平台快速、便捷、公平地享受一站式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目前,“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共设置了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文化日历、文化直播、文化培训、文化志愿者等10余个板块,呈现出了“服务数字化、信息共享化、城镇均等化、效能可视化”等特色优势,覆盖济源46个文化场馆,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目前,“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0万余人。

  同时,济源在“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提供的“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的基础上,在文化馆安装了双回路视频会议系统,在思礼镇、克井镇、蓼坞居委会、柿槟新村打造了4个基层数字文化广场,通过丰富载体,打破了公共文化机构服务的时空界限,为基层群众提供了零距离优质文体活动及课程辅导,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满足新期待 引领新风尚

  11月19日上午,济源戏剧艺术发展中心新创作的豫剧《双罗衫》的演员们,正在排练室进行首次响连排。清晰、细腻的情感故事和全体演职员真实自然的表演令人沉醉。

  “我们每年都要更新两三台这样的大戏,还要排演一些小戏、小品和舞蹈说唱,争取用最好的艺术形式,把最好的文艺节目送到百姓家门口。”该中心剧团创作室主任周改改说。

  十三五期间,示范区文化精品创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济源创作了现代豫剧《王屋山的女人》《非常妈妈》、现代戏剧《王屋山下》、大型舞蹈《愚公魂》、大型豫剧《愚公》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五年来,济源每年都会开展送戏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活动,每年开展的免费演出优秀舞台剧目有220多场。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月一场电影;组建30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广泛深入到基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济源通过演出节目、放映电影、图书赠送、义写春联等活动传递党的关怀、传播党的声音,以多种文化内容为载体,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真正让百姓在精神上富起来。

  文化,让一座城市充满活力与魅力。面向十四五,济源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开启文化建设新征程。下一个五年,济源百姓充满期待。(记者 何岛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