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镇石槽沟村第一书记陈建政 石磨“转”出致富路
关注济源网微信
开栏的话
济源的每一项发展成果,每一次进步,每一份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我们都是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日前,济源新闻传媒中心特别推出纪实类访谈栏目《记录济源》,从百姓视角见证变迁,以人民心声讴歌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5年来,济源人民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录济源》第一季,我们以脱贫攻坚为主题,从“小康路上我们的故事”说起,敬请关注!
陈建政
“2015年,我成为坡头镇石槽沟村第一书记。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就算刨,也要给乡亲们刨出个‘金娃娃’!”
“今天又有村民反映,最近水井的水量小了。水根本不够吃。村民还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看着乡亲们无奈的表情,我一定要解决这个‘老大难’。”
“今天有个好消息:石槽沟村的饮水工程申请成功了,相信不久村民就能摆脱‘吃水难’了。”
“上午去现场看新井的出水情况。我尝了一口,感觉还可以。再过几天,就邀请相关部门验井。”
“检测人员说,这里的水不适合饮用,氟含量严重超标,极易引发地方病。难道我们又失败了吗?”
“今天,村里第4个净水站修建完成,看着水龙头流出的纯净水,大家很高兴,笑着对我说终于喝上了健康的纯净水。”
……
翻开坡头镇石槽沟村第一书记陈建政的扶贫日志,里面记录着石槽沟村的大小事宜与他在扶贫路上的心路历程。“驻村扶贫不是摆样子、走过场,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跟乡亲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记录下来,也是督促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的办法。”陈建政说。
石槽沟村共有7个居民组、130户、502口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村民以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因山高路远、偏僻闭塞,曾经的石槽沟村“靠天吃水”,经常出现缺水停水、自来水浑浊有异味等问题,吃水、用水、水质安全等始终是该村村民们关注的问题。
“要彻底解决我村吃水问题,必须得打深井。”从陈建政的嘴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我村”“咱村”。不知不觉中,他已把自己当成了石槽沟村的一员。
2015年,在找准了“吃水难”这个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后,石槽沟村先后邀请了4家勘探公司进行实地勘查。钻玉米地、走荆棘路,陈建政领着大伙儿勘察水源地,不怕吃苦,就是为了早日让群众吃上干净水。2017年,随着扶贫工作逐步深入,石槽沟村争取到资金380余万元,正式开始重点建设全村的水利基础设施。饮水专项工程的全套设施,彻底解决了石槽沟村用水难的问题。
“现在我村已经实现了用水全覆盖。我村的饮水专项工程也是济源目前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水利项目。”陈建政介绍,石槽沟村已建成一口深369米的水井及3个容量为200立方米、3个容量为500立方米的蓄水池,投资30万元的除氟设备也已启用。同时,石槽沟村还建设了直饮水供水设施。水质清澈、甘甜,打一桶水只需花6毛钱。
在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后,陈建政便将目光转移到了群众增收乏力这一难题上。“每个村落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看我们怎么下功夫挖掘它。历史上,石槽沟村以打造牲畜用的石槽而得名。既然我们来精准扶贫,就要给村民留下一条立得住、走得远的村级主导产业发展之路。”陈建政介绍,几年来,陈建政和村组干部积极考察谋划,开始发展产业扶贫带动乡村经济,结合石槽沟村历史,通过石磨这一传统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方式,以科技为支撑,在“石”上做文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陈建政深谙此道。为了让石槽沟村产业发展得到技术支持,他联系济源农科院对本村土壤进行采样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我村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富硒农作物。2018年,我们试种了80亩富硒玉米和富硒花生。经检测,所有报送样品硒含量每公斤大于0.2毫克。当年,这些富硒农作物实现销售收入近17万元。”陈建政介绍,富硒小麦的收成远远高于普通小麦。现在全村提倡种植富硒小麦。有了统一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石槽沟小麦的质量、产量均大幅提高。同时,石槽沟村依托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示范项目,与济源农科院签订协议,建立了千亩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科技示范基地。
2019年,村集体名下的石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新建的石磨面粉加工厂配备现代化全自动面粉加工设备,一仓可以加工5000斤小麦。石源农业专业合作社除破例允许让贫困户入股,按照每年10%分红外,还安排贫困户到加工厂务工,增加收入。
“我们的班子就像一个家。”陈建政如是说。加工厂建立后,村“两委”的8名村干部经过厂家培训后,定岗定责,变身设备操作工人。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和陈建政则负责面粉销售。
2020年1月,春节前夕,村里的石磨面粉加工厂接到了30家单位的订单。那段日子,天上飘着雪花。寒风中,陈建政和董建军一起给客户送货。“当月销售额有40余万元,净利润十几万元。”他说,装车、卸货那一刻,是最幸福的时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今的石槽沟村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重新定义了“石”字。靠着发展富硒、优质、绿色的石磨面粉加工业,石槽沟村不断推出富硒玉米仁、玉米糁、花生等富硒杂粮,让传统石磨“转”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陈建政也获得了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这一殊荣。
“看着乡亲们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陈建政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起点。他将继续以真诚诠释驻村第一书记的品格与情操,用实干与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为石槽沟村的发展致富不遗余力地奔波奋斗。(记者 武迪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