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五龙口 > 正文

五龙口镇:重拳治“乱”治出“生态红利”

2020-11-18 09:28:2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的诗作,不仅盛赞济源山水,更重要的是形象地描绘了沁河风光。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河道斩切太行山,穿山而出。位于五龙口镇境内的沁河两岸崖壁陡立,水流湍急,急湾险滩造就美丽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特别是牛王滩更是人们休闲游玩的不二选择。这里如何保持山清水秀?如何发挥生态效益?当地政府采取哪些举措,作出怎样的努力?……11月15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到五龙口镇进行探访。

  全民护河 保障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初冬时节,走进沁河流域,放眼望去,清澈的河水漾着碧波,连绵起伏的群山,河堤两岸绿意浓浓,形成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画卷。“每次巡河都是一种享受。”五龙口镇镇长、镇级河长许拥军说起巡河的感受时,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意。

  采访中,记者遇到正在巡河的河道管护员李正合,他胳膊上佩戴着河道管护员的袖标,不时弯腰捡拾地上的矿泉水瓶和塑料袋。“我主要负责巡查河头、和庄段河道。这里号称‘千亩鱼塘’,每天有很多人来钓鱼,难免会散落一些垃圾,我就随手捡起来。”李正合说,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发现有乱倒垃圾、乱开采的现象就及时制止,制止不了的就上报镇河长办。”

  在西窑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展示牌上,记者看到《村规民约》中“严禁向河流排污等”的规定,显得格外醒目。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平介绍,镇里构建了镇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村里人人扛起了管水和治水的责任,形成了人人爱河、人人护河的局面。”郭建平一边演示手机上安装的巡河通软件,一边介绍:“我每天都要打开软件,在辖区巡河10分钟以上,系统会自动生成我当天的巡河记录。”

  “现在沁河水更清了,鱼类也多了,前来游玩的人更多了……”五龙口镇镇党委委员常飞说,20余公里的河道上有13名河长、7名河道管护员守护着沁河环境卫生、河道安全,营造了共同监督、共同维护的护河氛围。

  漫步在省庄至马村段河堤,五龙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西西告诉记者:“这是镇里结合滩区奶牛养殖、河山渔场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了沿河生态观光带。沿岸种植了3000棵垂柳、3000棵紫槐、2000棵紫薇、2000棵竹子、300棵桑葚、9000余棵女贞树,初步形成了沿河生态屏障,也为群众提供了春有花、秋有果、四季有绿色的休闲观光带。”

  重拳治“乱” 清理污水垃圾私采违建

  河湖管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清四乱”是河湖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清,一个“钉子”一个“钉子”拔,重拳出击,还河湖秀美。

  2018年4月至9月,五龙口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沁河“清四乱”小分队,投入2000余万元,出动150余人,20台(套)机械,对长期散布在沁河两岸各村的养殖场、石料厂、花生加工厂、停车场、仓储室等乱搭乱建现象,进行集中拆除。

  “拆除工作一边关系群众利益,一边关系生态环境,必须认真对待、慎重执行。”常飞告诉记者,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各工作组日夜忙碌,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镇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拆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人员中午不休息,现场吃快餐,渴了喝矿泉水,累了就地而坐,全身心地投入到清理工作中去。他们拆除了220余座养殖小区或厂房,污染源排放隐患得到了彻底根除。

  位于化村段河道曾经是“养殖场垃圾场集聚区”,密集的污水排放、垃圾侵占河道,生态环境和河道行洪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里原来是个大型鹌鹑养殖场,紧邻沁河,粪便就近堆放,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拆除之后,河道通畅了,空气清新了,水也更清了。”该镇工作人员李彭波指着一处空地说。

  生态效益 实现鸟飞粮丰村美民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地广大干群的共识。他们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

  美丽河湖在提升幸福感的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反哺着人民,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与共的绿色之梦。在沁河大桥、省庄、化村段河堤处,时常有三五成群的小白鹭、白天鹅或不知名的水鸟翩翩起舞。它们或盘旋在上空,或在水面上游动,引来众多游客来此观赏,许多摄影爱好者更是拿起相机和手机捕捉这一美景。

  在通往留村的途中,记者看到成方连片的麦田里均有喷灌设施,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充满生机。“这里原来都是养殖场、垃圾场,清理后流转给大户,不仅增加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生态效益。”留村党支部书记赵先锋指着眼前的场景说,该村率先在全镇开展了拆除工作,共拆除56处养殖小区和违章建筑。清理结束后,村里又通过集中招标,流转土地190余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余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当地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镇经过土地开发整理,在沁河沿线几个村开发了1500余亩新土地。如今的沁河滩由于沙土地便于排水、透气性好,已发展了万亩高油小花生,800亩苜蓿草,百亩半夏、地黄、山药等高效农业和中药材,建成了6000亩集中喷灌区,增加了群众收入。

  走进里河村,记者看到新建的特色民宿精美别致,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新建的3A级旅游公厕,格外引人注目;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建东介绍,该村背靠太行山,面向沁河水,西接沁龙峡风景区,东邻牛王滩开发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旅游优势。镇里聘请中国乡建院专家,对该村进行特色民宿、嬉水项目规划,让群众真正吃上旅游饭。

  污水治理、重拳治乱、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几年来,该镇积极推进沁河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目前,五龙口镇正在规划沁河文化主题公园、湿地公园、休闲步道、生态体验带,推进原生态沁河旅游,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张佩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