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项目正式投用
关注济源网微信
工作人员在供热首站进行设备调试检查
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项目管道
检查供热交换站设施
“一直说小区周围在进行供热管道‘汽改水’改造,今年要换成高温水供暖,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感觉太棒了。”11月15日,济源城区集中供暖首日,记者走进东园小区葛先生家里,明显感到屋里暖和了起来。
家住王屋乡家属院的张女士对供暖问题更为关注。在这里居住了26年的她,今年冬天第一次用上暖气。“期盼多年,家里终于通暖了。听说高温水暖热源稳定,效果更好,我非常期待。”尽管目前小区热力交换站正在进行调试,张女士仍然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葛先生和张女士所在小区使用的高温水供热管道,是今年正式投用的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高温水管网工程的一部分。
沁北电厂向济源主城区供热项目是济源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20年11月份供热季前期,沁北电厂完成了向主城区供热管网“汽改水”PPP项目、城区交换站“汽改水”EPC项目等,约108.1公里,建设完成供热首站、中继站各一座,供热能力为1200万平方米。
历经15个月的紧张施工,供热首站建成试压并开始投用。全长约25公里的新建供热高温水管网“披挂上阵”,作为新热源进入济源主城区的供热大动脉。今年冬天沁北电厂首次承担主城区供热任务。合生和景花园、恒通花园、地税局家属院等多个小区将用上更加稳定、节能的“沁北热”。
供热首站落成 高温水“长跑”来送暖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供热需求也随之增大,城市热源出现供热能力不足、覆盖范围小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供暖质量。沁北电厂作为华能集团公司、华中区域容量最大的燃煤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热力资源,有能力保障济源人民采暖需要,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暖”福利。
沁北电厂在五龙口镇,距城区约25公里。如何让热源跑这么长的距离来给主城区供暖呢?
沁北供热管网的建设呈东高西低的走势,加上长距离运输,回水压力减小,为了加速热水回流,工程在济渎大街东段配套建设了1个中继加压泵站,对回水管道进行增压,将回水循环到供热首站进行再次加热。
“济源主城区原由蒸汽作为主热源进行供热。经过供热管网建设、蒸汽主管网‘汽改水’改造,沁北电厂热源通过高温供热管网,向城区提供高效可靠的高温水,为广大居民送来滚滚热流。”沁北供热项目部负责人张国力介绍。
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项目管网建设跨越2个片区、4个镇、5个街道,穿越白涧河、沁河、二广高速、城区50余条干支路,全程高温热水管网共25公里,同时涉及118个热力交换站“汽改水”改造。
“该项目跨越范围广,施工条件复杂,协调难度非常大。”示范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万玉表示,为了确保城区居民按时用暖,算好“民生账”、办好民生事,积极推进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项目建设,必须打赢这场胜仗。通过15个月的强力推进,沁北电厂供热首站完成建设试压,最大可满足12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
从11月12日开始,供热公司提前对新改造管网预升温,工作人员采取两班倒作业模式,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今冬明春供热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稳定节能 济源供热质量将大大提升
为什么要花费长时间和大成本进行“汽改水”?市政工程(供热)项目部工作人员王涛说,这主要在于高温水供热具有安全、稳定、节能等优势。
在稳定及安全性方面,高温水供热管网的故障率较低,运行更为平稳,而且供热效果突出,可以促进城区供热质量的不断提升。“汽改水”改造完成后,高温水供热管网将替换蒸汽供热管网,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采暖热源。
在节能环保方面,高温水供热管网的热损耗比原有的蒸汽供热管网要低。管网里的热水还能循环使用,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汽改水”改造,高温水供热管道全部建成后,将显著改善济源的空气质量,同时会优化城区供热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区供热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汽改水”改造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在同时间段内密集开工,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但济源“汽改水”改造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截至目前,城区高温水供热比重超过了67%。
短时间的“阵痛”是为了解决供暖问题频发的“长痛”。“目前,济源今年开展的‘汽改水’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部分施工路段正在进行回填等收尾工作。我们将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尽快恢复通行,希望广大市民理解。”济源城投公司副总经理翟宏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济源启动城区热力交换站“汽改水”改造工程,今冬将有43个居民小区实现高温水供暖。随着城区供热管网二期项目的推进,到2022年,济源将实现中心城区居民及公建用户热源全面置换且高温热水管网全面覆盖,全力保障广大居民用暖更加畅通、安全、稳定。(记者 何岛 程子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