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钢铁:改制让“老树”结出“新硕果”
关注济源网微信
11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年会在济源举行。而早在2003年,同样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的“中国钢铁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与薪酬制度创新研讨会”也在济源举行。两次盛会在济源召开,均源于济源钢铁改制取得的显著成绩。从决定改制到现在,济源钢铁走过了20年。20年来,济源钢铁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个子”成长为“大个头”,从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成为钢铁行业翘楚、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特钢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世界钢铁企业100强。
20世纪90代,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变化影响,成立于1958年的济源钢铁同一大批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生产乏力、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2000年11月,济源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济源钢铁是当时济源最大的国有企业,且是盈利企业,要不要改制争议很大。济源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权衡利弊,慎重决策,批准济源钢铁实行改制。2000年12月6日,济源钢铁召开公司第十六次职工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企业改制的战略决策。2001年11月18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济源钢铁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成为济源钢铁发展的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推手。
20年改制,20年探索,20年进步,20年发展。一组组数据足可以直观地呈现济源钢铁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0年,济源钢铁的生铁产量为38.7万吨,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400万吨,是改制前的10余倍。
钢坯产量由2000年的38.4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400万吨,是改制前的10余倍。
钢材产量由2000年的28.2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425万吨,是改制前的近15倍。
销售收入2000年是6.6亿元,而在改制之后的第一年超过10亿元,2020年预计可达到230亿元,是改制前的近35倍。
利润2000年为0.28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预计可达到15亿元,是改制前的近50倍。
上缴利税2000年为0.53亿元,2020年预计可达到9亿元,是改制前的近17倍。
近年,济源钢铁的非钢产业收入也快速增长。2020年,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是2000年的32倍;非钢产业上缴税金2亿元,是2000年的357倍;非钢产业实现利润2亿元,是2000年的351倍。
而如果把改制后20年的累计数据同改制前的20年相比,济源钢铁取得的成就则呈几何级数增加。
资料显示,济源钢铁近20年生铁产量累计5100万吨,是改制前20年的16倍;钢坯产量累计5325万吨,是改制前20年的45倍;钢材产量累计4850万吨,是改制前20年的87倍。
济源钢铁近20年销售收入累计2209亿元,是改制前20年的60倍;上缴税金累计95亿元,是改制前20年的38倍,除税收外,还有其他社会贡献累计60.23亿元(工资、奖金、社保、股东分红、工会经费、社会捐赠等);实现利润累计102亿元,是改制前20年的60倍;今年的总资产为154亿元,是2000年的15倍;近20年股东累计分红回报是原始出资额的12倍。
此外,济源钢铁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也是一掷千金,累计在救灾、扶贫、助学助残等方面捐资6000余万元。其中,2018年,济源钢铁一次性捐赠扶贫资金3000万元;2020年向新乡一中、济源一中捐建数理科学馆,合计近千万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济源钢铁将持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努力把握时代脉搏、汇聚发展力量、锚定发展方向,从强调“个头大”转向“筋骨强”,向“百年企业”“国内一流、全球有影响力的优特钢精品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进。(记者 王鸿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