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沃土孕育希望 农业展翅腾飞

2020-11-05 10:32:4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王志超(中)和技术人员在观察麦苗生长情况。

给小麦种子包衣

技术人员在查看洋葱种苗长势

村民在播撒萝卜种子

村民正在给播撒好的种子覆膜

  11月2日一大早,“90后”小伙王志超来到位于梨林镇的麦地观察小麦生长情况。“一片,两片……”王志超蹲下身,拨弄着一株麦苗,指给记者看,“这些是新长出的叶子,你看,长得多好。”

  王志超虽年轻,谈起农业来却滔滔不绝,俨然一个种地老手。但5年前,他还是一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大学生。

  2016年,王志超大学毕业后本想在外地发展,但父亲王国群对他说:“咱们家乡的农业发展非常快,你回来和爹一起种地吧。”

  当初有抵触情绪的王志超,如今已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5个年头。他不仅深深爱上了农业,而且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长为济源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我们流转的2000亩土地,已连续几年获得丰收,去年小麦总产量突破200万斤,今年达到260万斤,按照国家小麦保护价计算,收入非常可观。”王志超兴奋地告诉记者。

  合作社经过数年的发展,针对从业老龄化、生产粗放化和传统农业升级难、农民种地难、增收难等问题,逐渐摸索出了种植业“种、管、收、售”全程化托管和“农户+合作社+市场”多元化产业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种地难、增收难的问题,开拓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子。目前,该合作社已经发展农户108户。

  “以前种地看天看地怕减产,现在种地有人全程替你操心,地种得越来越多,反而更轻松了。”2019年加入济源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后,连续两年收获丰收回报,农户侯战武感到很欣慰。

  “从农户的种子包衣、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统防统治作业到统一收购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户遇到的疑难杂症以及资金难题。”王志超介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服务区域范围内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的耕、耙、播、收和植保、灌溉的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农用物资供应、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培训指导、订单优质小麦收购等服务。

  近两年,该合作社持续稳定服务200多个行政村,直接带动农户6000多户,间接带动2万余户,累计服务面积达30万亩次。

  “购机有补贴,耕地有补助,灌溉有设备。”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更增强了王志超的信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9年,济源粮食总产23.35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3.5%,实现了“十五连丰”,优质小麦比重在40%以上,实现了安全供给、结构优化。

  近年,济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济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36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0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50家,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在梨林镇绿茵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育苗棚里,附近来打工的村民正热火朝天地播种萝卜种子。放置营养钵、撒下种子、覆膜……一道道工序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绿茵种苗仓库部主任赵万喜告诉记者,今年的萝卜苗育苗工作刚刚开始,12月还会再育一批萝卜苗和白菜苗,明年2月中旬就可以进行定植。

  与该示范园紧邻的绿茵种苗洋葱育苗基地里,绿茵种苗副总经理侯卫华正带领技术人员仔细查看70个大棚里洋葱种苗的生长情况。再过几天,这些洋葱种苗将完成培育,被定植到示范区1000亩土地中去。

  “集中育苗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保苗率,更重要的是能降低蔬菜制种的成本。种植户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就可以获取不错的收益。”侯卫华说。

  侯卫华介绍,蔬菜制种每亩单季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是粮食作物的4倍到20倍。目前,绿茵种苗分别在王屋镇、邵原镇、大峪镇等地开发了8个蔬菜制种片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带动专业化蔬菜制种户4130户,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当前,蔬菜制种已经发展成为济源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济源蔬菜种子基地面积已扩大到3.6万亩,年产蔬菜种子320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

  “十三五”期间,双汇生猪、伊利奶业、济源核桃、绿茵制种等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

  济源这片沃土成为生机勃勃、希望满载的大田野。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济源成功创建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对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济源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文/图 记者 王莉 通讯员 惠永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