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城乡低保并轨 填平福利“鸿沟”

2020-10-28 09:31:1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编者按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社会救助事业经历了从传统社会救济到现代社会救助的重大转变,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尤其在2018年,济源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自此以后,河南城乡之间普遍存在的福利“鸿沟”和“二元体系”,在济源成为历史。

  “低保金增长让我肩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日前,坡头镇店留村村民李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两个孩子体弱多病,全靠她一人照料。济源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前,李曦每月只能领低保金200多元,孩子看病、上学等开销让她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她一家三口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达到1020元,两个孩子上学、看病都更有保障。

  李曦是济源千万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新政策的居民之一。2018年11月,济源出台《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规定自当年11月起,济源不再区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低保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490元。

  城乡低保并轨后,如何确保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公平、公正、合理,成为低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镇(街道)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和定期核查制度,以随时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内部动态变化情况,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示范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介绍,为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济源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全部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规定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重度残疾人、大病重病患者、一户多病、一户多残、老残同户等重点救助家庭或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

  “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化,不仅要拆掉城乡之间有形的墙,还要拆掉百姓心中无形的墙;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显性要素,而且需要社会保障等隐性要素的支撑。”示范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相对贫困的问题。如今,在济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任何居民在其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是补助标准相同的社会保障对象。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济源没有在“全省率先”的荣誉中沉浸太久。为保障城乡低保标准与社会发展程度牢牢“挂钩”,济源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物价上涨指数、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适时进行调整,持续提高低保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济源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之前的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86元,惠及示范区10782名城乡低保对象。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未来,济源将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更加全面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福利福祉。(记者 武迪)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