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守护一方精神家园——读李淑君《固守心城》

2020-09-25 17:3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捧读李淑君女士的《固守心城》书稿,使我这个耄耋老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全国著名诗人、河南省作协原副主席王绶青在谈到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时说:“一部好书最基本的标准,必须是在内容上能让读者汲取营养、受到教育,同时在形式上能让读者爱看、爱读,读后有一种美的享受。”

淑君的作品之所以能妙笔生花,秀色可餐,就是因为她以细腻的工笔画手法在写人、写物。她不是在作文,好像在作画、绣花,处处给人以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她写春天,是在用键盘撩拨春天,用纤纤玉指在“捡拾一地春光”。她写道:“春的脚步近了,近得触手可及,近得推门可见……河岸的钓翁,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她这样写梅:“南山的梅开在半坡,诗人的赞歌布满梅园,落满空谷,那些没有来得及盛开的,和着诗篇在酝酿,月夜星空下,会发出声响,惊了我的心。”

传播正能量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她用键盘敲出了鼓点,敲出了时代的音符,催人奋进。如她这样写雪:“小雪花依旧在飘落,染白了房,染白了车。只是它被大地轻揽入怀,瞬间融化,没有预想的狂放。”“我抱着暖水袋等这场雪,等待它像飘飞的羽毛把我掩埋,期待它如落地的白梅,洒满我的胸襟。”转而她用衬托法写雪中的交警:“雪花漫不经心地落在那个单薄的身躯上,没有雨披,没有伞,也没有厚实的棉衣和口罩,只有一副与雪一样耀眼的白手套。” “她在坚守,我在感动。”

她把笔伸向了“脱贫攻坚”战略,如在《陶山行》一文中赞颂国网供电干部刘召唤:“离开襁褓中的小儿,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背上行囊入驻陶山村,当了驻村第一书记。拂过陶山的一草一木,踏过陶山的一沟一壑,构筑了兴建陶山的宏伟蓝图。一手抓人心,两手抓人居。‘四个抓手’抓出了陶山的精气神,抓出了陶山村的产业振兴。30户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109名村民顺利脱贫了。”“陶山是一幅卷轴,卷起的是过往,展开的是未来。”

李淑君喜欢旅游,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她以“游记”的方式导航,带领读者畅游神州。她不但游览了省内的王屋山、重渡沟、黄河三峡、郭亮、地坑院,而且跑遍了塞北和江南,在张北坝上大草原、武汉的汉正街,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她为了满足母亲坐高铁的心愿,携80岁的老母乘高铁到习总书记工作过的河北正定,观赏了那《纤尘不染的古城》。每到一地,她都“捡珠拾贝”,留下一地的美文。

李淑君崇尚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对父母非常孝顺。她在《父亲》中,写了父亲在病重期间,她陪父亲输液,陪父亲下象棋,以减轻病痛。为满足父亲想吃茶叶蛋的要求,她连夜在亲戚家做好茶叶蛋,提着饭桶冒雪送往医院,因夜黑、雪滑摔倒在台阶上,忍痛爬起捡起鸡蛋送进病房。她含笑给父亲剥鸡蛋,让父亲吃,然后背过脸为摔伤而痛得暗自垂泪。读着,读着,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她不但是个孝女,而且是个贤妻良母,经常携夫牵子在河边的林荫下、花丛间漫步,尽享天伦之乐。难怪有人夸赞李淑君是“出门能上得厅堂,回家能进得厨房,敬老是个孝女,提笔能写好文章”!

祝愿李淑君女士在这“知天命”之年,在“文学筑梦”的征途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奔向那美丽诗意般的远方!(朱全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