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家家有本“节约经”团圆“小”餐桌 节俭“大”文明

2020-08-20 11:18:06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米饭制作的寿司  

煎饼

  8月17日一大早,家住周园社区的市民李晓霞就到家门口的菜市场采购食材。“儿子昨天打电话说中午他们要回来吃饭,担心我菜做太多浪费,特意叮嘱我别买太多菜。”李晓霞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依然不能忘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外用餐时,我们绝不多点;在家吃饭时,我们也得做到不剩饭。这样更节约,也更健康。”李晓霞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年已经69岁的李晓霞说:“老一辈人年轻的时候能吃饱饭都是奢侈的事情。”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李晓霞感慨万分。现在的日子跟以前相比简直是千差万别,但很多老人依然遵循着勤俭节约的传统。李晓霞说:“我们必须要对粮食怀有敬畏之心,必须爱惜粮食、珍惜粮食,也必须节约粮食。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大家必须做的。”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现在我自己有了孩子,当然也要把这个好习惯教给他们。”市民程顺笑着告诉记者,在家里,大人树立好榜样,孩子现在每顿都能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光。

  市民赵思行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家庭餐桌上的食物都变得非常丰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菜品适当丰富一点,精致一点也是正常情况,但我们一定要有节约意识。“以前周末或者逢年过节家庭聚餐的时候,家里总会做一大桌菜,往往吃不完。父母不舍地倒,要放好多天才能吃完。现在不一样了,餐桌上的饭菜虽然还是很丰富,但份量少了,不够吃再做就行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市民杨雪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给两个孩子准备的三餐。“很多小孩子不好好吃饭,饭后不一会就会喊饿。于是经常有朋友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好好吃饭。”杨雪笑着告诉记者,家长把刚刚没吃完的饭团和菜拌一拌,加上鸡蛋、面粉,再放入电饼铛,不一会就可以煎出简单的鸡蛋煎饼。“小孩子可喜欢吃了。我经常在网上看一些视频,简单几步就可以把做好的饭菜重新变成另一道美食。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厨艺,又避免了浪费。”

  对于食材的二次利用,独自居住的王琳有着丰富的经验:“做好的红烧肉摇身一变成了红烧肉面;喝不完的鱼汤、鸡汤等也可以拿来煮面;鸡肉可以做凉拌鸡丝、鸡丝凉面等。”在王琳看来,虽然吃不完的东西可以二次利用,但她还是表示:“我们还是要按需做饭,既节约,又吃得健康。”

  团圆“小”餐桌,节俭“大”文明。利用食材边角料腌制小菜、制作凉拌菜;利用米饭制作蛋炒饭、寿司;利用海鲜和肉类的余料作为高汤的配料……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济源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按需做饭,越来越多的“巧妇”将节约粮食的观念渗入到生活中,也将勤俭节约的风尚吹上了百姓的餐桌。(记者 刘永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