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下冶 > 正文

烟草飘香丰收忙

2020-08-19 10:02: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村民正在分拣烘烤好的烟叶。

村民在田里采收烟叶。

  8月14日,走进下冶镇王树沟村的烟草烘烤厂,一股烟草的清香味扑面而来,烟叶成堆摆放,看着着实喜人。有的村民正在将刚采收回来的烟叶编织成排,有的村民正在忙着分拣烤好的烟叶,眼前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忙碌的人群中,一个虽然瘦弱但充满活力的老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他将编织好的烟叶一趟趟送进烘烤房,再从另一间烘烤房里将烘烤好的烟叶送出来,忙得不亦乐乎。

  “老李可能干了,别看他60多岁了,精气神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王树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元池告诉记者,这个正在忙碌的老头叫李小周,曾经是村里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里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以来,李小周也依托烟叶产业脱了贫,如今日子过得很滋润。

  “今年种了8亩,目前收了三分之一,还有1个多月就结束了,预计能卖3万多元。”李小周擦掉额头上的汗,掏出旱烟抽了两口,算了一下账。据李小周介绍,他去年种了10亩烟叶,今年由于儿子外出打工,家里的劳动力不足,便缩减了种植面积。“烟叶种植简单,管理容易,采收期短,闲暇时间我还能在家带孙子。”李小周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说话间,村里的种烟大户李银环骑车从地里赶了回来,迅速加入到“干活大军”中分拣起烟叶。李银环有着数十年的种烟经验,是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2016年,她被济源烟草办评为种植科技大户。目前,李银环种植的烟草面积有近50亩,仅这一项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

  除了平时的田间管理,每年烟草采收的季节,李银环都会聘用20多名村民来帮忙,这也解决了村里村外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发工资,还管饭,这家门口的营生真不错。”脱贫户岳小景说。她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谋生,家乡的稳步发展让她底气十足。

  王树沟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村内主要经济作物为烟叶、蔬菜制种、小辣椒等。今年,全村的烟叶种植面积有近273亩,目前已采收三分之一,每亩地收获干叶150公斤。

  近年来,王树沟村依托振兴烟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70户入社村民种植的烟叶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烘烤、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目前,这种典型做法已被济源烟草行业推广应用。

  2018年,王树沟村的振兴烟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被评为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根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地先后建起了烟叶烘烤厂、烘烤房、育苗大棚、合作社办公楼、农机仓库等,成了标准化“济源市烟草示范园”。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北桐村,30多户烟农也在马不停蹄地采收烟草。“近年来依靠种植烟叶,群众的收益不错,都过上了好日子。”北桐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强望着漫山遍野翠绿泛黄、叶片肥厚的烟叶,喜上眉梢。

  据统计,截至去年,示范区烟草种植合同面积为7000亩,实际种植8000亩,收购烟叶2万担,烟农售烟收入为2775.5万元,亩均收入和亩产值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示范区烟草产业的发展从烟用机械装备入手,实行“两头工厂化、中间机械化”生产模式,形成了育苗、烘烤两个生产环节工厂化,田间管理机械化,加快了烟草产业转型步伐,促进了产业向园区化、农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基本烟田面积稳定在3.5万亩,智能化育苗工厂有30余座,密集式烘烤厂有800余座,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路子基本形成。

  示范区烟草生产办公室主任王伟光表示,烟草产业是强镇富民的绿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接下来他们会在资金扶持、技术支持、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下足工夫,调动广大农户发展烟叶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记者 王莉 通讯员 赵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