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看出彩济源 话小康生活】在怀旧中见证时代变迁 在发展中走向小康生活

2020-08-11 11:38:50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赵长宣介绍上世纪济源生产的粉笔

赵长宣收藏的不同型号的老式相机

赵长宣收藏的复古唱片机

赵长宣收藏的各式电话机

   手摇式电话机、红灯牌收音机、搪瓷盆、搪瓷缸、飞鸽牌自行车、黑白电视机、海鸥120相机、复古唱片机……走进北海街道铁岸居委会赵长宣的家中,数十年前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映入眼帘,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今年68岁的赵长宣从事收藏已有40余年。他的藏品种类丰富,小到各种钱币、钟表、书籍、茶壶、电话、相机,大到电视、自行车、名人塑像、农耕农具,在他的家中都可见到。对赵长宣来说,这些充满怀旧气息的老物件不单单是藏品,它们的存在是时代变迁的印记,是人们迈向小康生活的见证。

  从书信到短信再到微信 改变的是通讯也是生活

  “老赵,你看这幅画怎么样?”

  “挺不错的,很有收藏价值,可以考虑‘入手’。”

  8月6日上午,正在家中整理藏品的赵长宣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消息后,立马使用手机上的简体手写输入法写字回复。别看赵长宣年近古稀,但玩起智能手机一点也不差。用他的话来说,这小小的手机集合了相机、电视、电话的功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也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说起他收藏的通讯工具,赵长宣深有感触。

  1971年,19岁的赵长宣到四川西昌当兵。由于离家较远,每逢想家的时候他总会写封信寄回去。遇到特殊情况,一封书信往往要耽搁很久才能送到家中,在部队等来父母的回信更是不易。

  “那时候通讯不便,老家这边也没有电话。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发电报。可发电报不仅要到邮电局,而且按字数计价收费。”赵长宣回忆道,“我还记得当时发电报每个字要收3分钱,每次给家里捎信儿时,为了少发几个字,一句话要来来回回在纸上写很多次,最后精简到10个字以内再发电报。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电话机进家入户,但价格较贵。直到1995年,我通过朋友从外地买来一部按键式的电话机,通讯才开始便捷起来。”

  在赵长宣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几种老式电话机,还有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BB机。“在上世纪末,最先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得属‘大哥大’了,价格在2万元左右。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由于价格昂贵,多数人都买不起,就会退而求其次买BB机来用。”赵长宣告诉记者,虽说“大哥大”价格不菲,但他仍梦想着拥有一部。

  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通讯事业的发展,赵长宣的这个梦想很快便实现了。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迅猛发展,手机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赵长宣也购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2013年,智能手机普及,61岁的赵长宣又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现在用手机拍照、拍视频,用微信视频聊天、发朋友圈已经成为赵长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如今电报、BB机、‘大哥大’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曾经带来的便捷仍存在我记忆深处。从书信到短信再到微信,改变的是通讯方式,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见证了我们一步步地走向了小康生活。”赵长宣说。

  从“单一”到“全方位” 出行方式讲述社会发展

  黑色的车身、结实的车梁、直径28英寸的车轮、发亮的车铃……在赵长宣家中,除了整齐摆放的小件藏品,一辆辆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这些自行车外观看起来比较笨重,但其牢固的车架、车把、车梁可以带孩子,后座可以载大人。在那个年代,这些‘超强’的实用性让它们成为众多家庭渴望拥有的交通工具。”赵长宣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着“三转一响”的说法,形容的就是自行车在当时的地位。“凤凰、飞鸽、永久,这些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自行车品牌,一般的家庭有了一辆自行车就代表着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还记得家中购买的第一辆永久牌黑色自行车,那时候每次短途出行全靠它,骑上去的感觉就像开上了百万豪车一样。每逢周末,我骑上自行车,两个女儿并排挤在前面横梁上,爱人抱着小儿子坐在后排,一家人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出门了。”说着,赵长宣拿出抹布,轻轻擦拭着自行车车铃,满眼爱意,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那个年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你看这两辆摩托车,就是时代发展的最好见证。”赵长宣指着面前的老式摩托车向记者讲述,在20世纪90年代,人力自行车只能满足大家的短途出行,要想在闲暇时间出去走走看看,速度快、驾驶更便捷的摩托车成了大家的一致选择。不少年轻人都把拥有一辆摩托车当成奋斗的目标。渐渐地,摩托车取代了自行车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路上少了自行车的铃声,多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时光催着人们走入新世纪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质的提升,不仅日常生活用品极大丰富了,交通工具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曾经,如果短途出行,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就能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开着私家车跑遍大江南北也不再稀奇。现在大家的出行方式也多种多样,公共自行车低碳出行,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坐豪华轮船周游列国,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两轮变四轮、小车变大车,车子一茬一茬地换,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滚滚车轮的变迁勾勒出了时代变化的轨迹,也见证了每个普通家庭走向越来越好的小康生活。”赵长宣说。(记者 黄一冰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