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教25年的孔建设用心书写有温度的教育故事

2020-07-15 11:13:47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孔建设(左)正在教丁书雷认识自己的姓氏  

孔建设(左一)和“六一”汇报演出的师生合影留念

  “书雷,快放假了,老师来看看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顶着火热的太阳,邵原镇碌碡小学校长孔建设带着启蒙挂图、小黑板等学习、生活用品走进丁书雷家里,开始新一轮的送教上门活动。小书雷像见到了亲人一样,乖乖地坐到桌子前,在孔建设的指导下进行基础语言发声训练。

  碌碡村位于邵原南部,孔建设是一名生于斯、长于斯、教于斯的淳朴汉子,从教25年,他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用汗水浇灌着山区孩子的智慧之花,为传承这片古老土地的文脉而努力着……

  严慈相济 关爱学生常“留心”

  “碌碡小学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塑造他们的人格。”今年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孔建设饱含深情地给同学们上了一堂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互动课。当13个同学轮流走上讲台,描绘他们憧憬的未来时,眼角都湿润了……

  碌碡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寄宿在学校,不上课外辅导班,与父母也很少见面,学习上唯一的依靠就是老师。很多学生存在缺乏自信、成绩不稳定等问题。

  孔建设对待学生严慈相济,他认为只有多留心学生身心发展,才能培养好学生。他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通过劳动实践课、体育课等特色课程,以兄长甚至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教会学生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小学寄宿在外公家上学、中学时寄宿在学校学习、师范学校时期勤工俭学等人生经历,被孔建设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扎根到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不断向上的动力。

  丁书媛是一名被孔建设从失学边缘拉回来的学生。因为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的她被迫终止了学业。得知丁书媛的情况后,孔建设帮其争取到一笔爱心助学金,解决了她“上学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孔建设还给予了丁书媛父亲般的关怀,教给她做人的道理,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爱。

  “孔老师经常教导我要乐于助人,要诚实守信,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端正的品格最重要。”在孔建设的教导下,丁书媛进步飞快。

  阻断贫困 教育扶贫要“上心”

  “扶贫先扶智,碌碡小学虽然贫困学生多,但教育上一个都不能少。”孔建设说。

  家住长院村的席俊杰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由于他患有先心病,开学前,他的爷爷专程找到孔建设,想让孩子在碌碡小学上学,孔建设二话没说答应下来。

  今年疫情期间,孔建设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得知有一个免费治疗先心病的活动,在确认消息真实性和征得家长同意后,孔建设跑前跑后,帮席俊杰安排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真是太谢谢孔校长了,要不是校长帮忙,孩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手术,”席俊杰的爷爷席小专哽咽着说,“现在孩子康复得很好,下学期开学就能正常上学了。”

  “m-a-ma,ma-ma!来,用你的小手感受老师的声音。”孔建设一手拉着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咽喉处,一手指着自己的嘴,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口型发音。这种也许我们在特殊学校才能看到的场景,就发生在丁书雷家里。由于智力有障碍,丁书雷无法入校随读。为培养孩子基本的沟通能力,孔建设带领老师定期到丁书雷家里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孔校长每次来都给孩子带上一些零食、文具、衣服,孩子可喜欢他了。”丁书雷的妈妈告诉记者,上了几次课后,丁书雷慢慢能认准挂图上的画了。

  “因为家里情况特殊,孩子只在特校上了半年学,我们得知情况后就坚持送教上门,”孔建设告诉记者,“我们上课前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提前制定学习计划,上课时会先进行发声练习,然后让孩子跟着电子挂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希望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关心下,孩子能知道一些基本常识,做到生活自理。”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守“初心”

  “碌碡小学要留住学生,必须留住老师。”孔建设是碌碡小学的校长,也是党支部书记,他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是这所学校的领头羊。

  碌碡小学6名教师中有4名党员,孔建设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教学实行包班制,他主动挑了教学任务最重、学生最多的毕业班,以身作则搞好传帮带,通过结对子、订目标、议措施、带业务、传经验等方式,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促使教师迅速成长并走向成熟。去年学校一位女教师休产假,孔建设二话没说,接管了这个班仅有的4名学生,通过复式教学的模式,兼顾完成了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除教学以外,孔建设还是全校师生的勤务员,在他的努力推动下,碌碡小学在区域教育内实现了多个率先:率先在班级推行3.0网络同步课堂;率先在学校实施红色教育、绿色教育课堂;率先免费让学生午间吃上鸡蛋、喝上牛奶;率先免费发放被褥铺盖;率先实现师生24小时热水供应,保证师生天天洗上热水澡;率先在区域内实现贫困生资助全覆盖……

  20年来,从碌碡小学走出了北大学子,走出了行业新秀,虽然当前面临着学生数量停留在30多名的窘况,但孔建设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坚守着三尺讲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我们就要坚守,让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记者 秦磊 王虎军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