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迎来丰收 农民喜上眉梢
关注济源网微信
收割艾草
查看艾草品质
炎炎夏日,正是艾草收割的好时机。下冶镇大岭村艾草种植基地里,一株株艾草挺立着,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缕缕艾香扑面而来。
7月8日一大早,在大岭村一片艾草田里,记者看到,农民驾驶艾草收割机正在收割艾草。不大一会儿工夫,一大片翠绿的艾草就收割完毕,进入晾晒期。在田间地头,一些村民挥舞着镰刀,收割机器无法触及的艾草。虽然骄阳似火,但是村民干劲十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岭村海拔比较高,艾草长得比较慢。趁着这几天连续的晴好天气,我们进行抢收。预计本周艾草可收割完毕。”驻大岭村第一书记李明军说,与“三夏”期间收割其他农作物的规律相同,艾草的集中收割也需要考虑长势和天气状况。
“艾草下部叶子变黄后是收割的好时机。如果推迟收割,花芽就开始分化,从营养生长期过渡到生殖生长期,药用效果就会下降。”济源农科院科技人员郑婷婷表示,端午节过后,艾草生长进入鼎盛期,药用成分含量达到峰值,最适宜收割。
“我家今年种了五六亩艾草,已经收割完了。一亩地大概能收入3000块钱。自家活儿忙完了,村里就组织我们贫困户到地里割艾草。这活儿不累,每天还有补助,真不错。”村民王春生高兴地说。
“村集体流转的艾草地由贫困户进行日常管理。艾草在采茶期需要采下艾尖做茶,所以前期不能打药,只能靠人工来锄草、疏苗。”大岭村监委会主任聂积业告诉记者,去年,大岭村集体流转了100余亩土地种植艾草,并由村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管理。针对日常的田间锄草、施肥、疏苗等农活儿,村里设置了益贫岗,优先安排贫困户,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获得一份收入。
“艾草收割完后需要在田间晾晒3天左右,晒到八成干时就可以打包、打捆,之后入库加工。”李明军介绍,目前,大岭村艾草种植面积为400余亩,其中村民种植300亩。艾草收割期间,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员会帮助村民协调机械。晾晒达标后,村民种植的艾草由合作社收购,进行统一加工、销售。
随后,记者来到大岭村的艾草加工厂,只见已经晒干入库的艾草堆积如山,艾草加工机械紧张作业。河南省时代艾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师海忙着查看艾草库房和加工设备,确保一切正常。
“大岭村的艾草分野生和种植两种,成熟期不同。从5月份开始,我们就陆续收购野生艾叶和全棵艾草70余吨。已入库的艾草经过全自动化设备,初加工成艾绒、艾粉等。接下来,还有600余吨艾草需要收购。”冯师海说。
近年,大岭村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艾草的产业发展之路。去年11月份,经过前期申报,政府投资建立的艾草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加工厂进行产销对接,今年3月份,河南省时代艾业有限公司以承包的方式进驻。这为今后大岭村艾草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艾草产品分5个大类300多个单品,进行传统销售和网络销售。”冯师海介绍,后期通过精加工,艾条、艾绒坐垫、艾草香包等一系列艾草产品就会“华丽诞生”,销往全国各大市场。
“今年,纯叶艾草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每吨上涨了400元,全棵艾草每吨上涨300元左右。艾草一年收两季,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大岭村村委会主任李矿卫盘算着这笔账,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示范区艾草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济源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立足大岭村现有艾草产业基础,辐射山区5个镇,采用订单收购模式,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和农户种植艾草。相关镇(村)将在打通艾草销售渠道、解决农户后顾之忧的同时,发展具有济源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记者 王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