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新华社以《让营商环境成为济源发展的新标识》为题,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市长石迎军的采访内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此,石迎军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济源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将切实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让营商环境成为济源发展的新标识。
石迎军说,“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济源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努力把济源建设成为全国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双创’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城市”工作目标,突出抓好核心指标对标优化,制定出台专项改革方案,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石迎军介绍说,济源“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一网可办”率、事项实施清单总数、业务办理项总数、实施清单绑定项数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每万人办件量”为河南省第一,“互联网+中介服务”全流程服务模式在河南省政府“工改”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
石迎军坦言,优化营商环境,济源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下一步,济源将聚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推动制度创新,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坚持诚信建设“红黑榜”集中发布制度,全面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着力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建立投诉举报和常态化监测服务机制,切实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济源样板”,真正让营商环境成为济源发展的新标识。(记者 胡俊超)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