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唤绿成“金”

2020-05-27 15:02:2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林下养殖

  初夏的玉川大地,一派葱茏。

  借助丰厚的林业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济源积极推进林下资源产业链的发展,实施林药、林经、林采、林禽、林景等多种模式,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生态红利”。这里,既有“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的悠远意境,又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实。

  吃上林下“增收饭”

  5月25日早上天刚亮,克井镇枣庙村的苗喜平夫妇就来到自家的核桃地里忙活。

  核桃还没有成熟,他们打理的是核桃树下套种的冬凌草。5月底6月初,是冬凌草药效的最佳时期。马上就要采收了,老两口每天都来地里做好管理。

  “这一块地能生‘三次钱’。”苗喜平快人快语,“春天采摘冬凌草的嫩尖制茶,夏天采收冬凌草卖给药厂,秋天收获核桃和再次采收冬凌草。一年下来,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苗喜平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正是凭借核桃林套种冬凌草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多和各种扶贫政策,苗喜平家2016年顺利实现了脱贫。

  “合作社带动村里200多户在林下套种冬凌草,仅春天采茶这一项,就要采收两万多斤鲜叶。”枣庙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原战胜介绍说。

  自从枣庙村成立了冬凌草专业合作社,1000多亩核桃林下的土地得到盘活,冬凌草规模化种植得到发展。据统计,枣庙村林下冬凌草种植达到了1500亩,冬凌草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350余户从事冬凌草的生产和加工,年实现冬凌草产值近600万元。

  同样在邵原镇白坡崖村,村里成立润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下柴胡、南瓜套种等,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济源山岭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贫困人口分布与林业发展重点区域高度重叠。济源在发展林下经济时,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真正使林下经济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打造林下综合田园体

  同样是林下经济,玉阳山核桃公园走的是林下综合田园体发展模式。

  郁郁葱葱的公园内,杏子般的核桃挂满了枝头,绿茵茵的艾草在核桃林下“卓然而立”,长势旺盛;金丝黄菊经过分株后,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油用牡丹的花籽也即将成熟。

  “这是林药间作模式。根据药材品种生长习性,我们发展了林下种植油用牡丹、菊花、艾草等。不仅弥补了核桃树挂果前期投入的经济成本,而且也为林地涵养了大量水分。”玉阳山核桃公园负责人李文战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林药间作,在这片两千余亩的核桃林中,每一块林下空地根据树木大小、阳光强弱等特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打造出来林粮间作、林菜间作、林禽养殖、林中鱼塘、林学结合等七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增添了公园的多元色彩,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济源注重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龙头带动,培育打造了鸿润苗木、柳江牧业等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推动林下经济多元化

  林下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正在惠及济源更多的乡村和群众。

  记者从示范区林业部门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济源已累计发展林下经济49.2万亩,逐步打造出了林药、林经、林采、林禽、林景等立体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以核桃、冬凌草、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和“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经营格局,有效辐射山区5个镇47个贫困村852户贫困户2814名贫困人口。

  “好生态就是好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就是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示范区林业局股改办主任赵向荣介绍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乡村振兴的步伐也在加快,林下循环经济产业链也在加快发展。赵向荣说,今年要进一步借力政策、整合资金、优化环境,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上升到长效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广,充分挖掘绿水青山背后的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文/图 记者 史方方 通讯员 李建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