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济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孟侠在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2019年,市人民检察院在法律监督中担当职责使命,检察工作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9年检察工作亮点
1.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司法办案中
●坚决打掉网络黑灰产业链,共批捕22人,起诉31人。
●持续开展危害食品药品专项监督活动,对全市保健品市场乱象进行专项检察。
●遏制非法集资等涉众型案件的发展势头,把打击、防范与化解风险结合起来,批捕4人,起诉14人。
●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9”专项行动,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批捕16人,起诉26人。
●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共受理群众来信222件,7日回复率达100%,3个月内答复率100%,来院重访下降90.5%。
●司法透明、司法公开,升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094条、法律文书525份。
2.担使命,融大局,全力服务保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维护示范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323件462人,起诉569件1038人。
●打好三大攻坚战,起诉经济犯罪21人,起诉非法占用农用地以及制假售假犯罪16人,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2人,起诉26人。
●用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访民营企业24家,举办“检察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用从宽制度为抓手,化解社会矛盾,全年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455人,全部提出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率94.9%。
3.扫黑除恶,为群众编织“安全网”
●打好“法律战”“庭审战”,审查涉黑涉恶案件10件191人。
●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功夫,深入分析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原因,发出检察建议6份。
4. 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强化对案件的审查、把关、过滤,坚决守住不发生冤假错案底线。
●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
●加强刑事执行活动监督,对审前、审中不必羁押的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26人,办案单位采纳22人。
●做实民事行政检察,共办理各类民行监督案件13件。
5. 牢记公益保护,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9份。
●助力政府守好“家底”, 依法决定收回土地5宗453亩。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停违法排污养殖小区2家,拆除养殖场430个15.28万平方米,封堵污水排放口1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人。
●持续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
2020年检察工作重点
1.把握“稳进”大局,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追回被疫情耽误的“检察工期”,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
●加大对金融、扶贫、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
●严惩涉农、医疗、社会保障和食品药品等领域犯罪,守护民生法治底线。
2.把握“落实”重心,推进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完善捕诉一体办案机制,突出抓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
●深化智慧检务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
3.把握“提升”目标,谱写检察工作新篇章
●推行“培训 办案 研究实战”培训模式,培养专业能力。
●探索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更加注重质量效果。
●坚持严字当头,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记者 王莉 整理)
千名“美猴王”齐聚太行脚下,六小龄童再现“齐天大圣”风采。2025年9月20日至27日,2025年首届全国大圣文化艺术周暨中国猴山猴王争霸赛将在河南济源举办。
2025-09-16在济源活跃着一支“银发”队伍。他们主动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一线,将个人所能所愿与社会所需所求紧密融合,以“银龄志愿红”绘就了最美“夕阳红”的动人画卷。
2025-09-16今年以来,示范区公安局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组建业务骨干团队,主动对接、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外籍人士在济源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涉外企业和外籍人才在济源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2025-09-169月14日至15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带领济源党政考察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博湖县,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考察,学习当地在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经验。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