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名泉档案】五色泉
关注济源网微信
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小组 图片由程子明拍摄
位置
河南省济源北海街道碑子居委会,北环路与盘溪河交会处东北角约80米。
现状
游园花丛里,已填埋无水。
历史传说
据《济源县志》记载,五色泉在县北窦家溪南,泉下有五色沙石,唐温造别墅在焉。《通志》云,相传有异人濯五色绮于此,水成五色。
据《大明一统志》记载,五色泉,在济源县北,唐温造旧别墅桥东,窦家庄之南,泉下有五色沙石。
据《元一统志》记载,温造旧墅,在铁岸东水磨社,去济源县四里。造字简舆,姿表瑰杰。史传中言造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号其居曰处士墅。传不言居济源。然旧居之南有温家桥,桥之东有五色泉……白乐天有诗云“白石清泉抛济口,碧幢红旆照河阳。村人都不知时事,犹自呼为处士庄”。
据居委会干部群众回忆,五色泉在20世纪60年代平河平泉修建农田时被填埋。泉坑原来有三分地大小,有多股泉水外涌。泉坑内有五色沙石,故称五色泉。泉水晶莹剔透。相传唐代礼部尚书温造用此水浇灌泉北的药圃,熬制灵丹妙药,医治周边百姓,所以有村名叫“药园”。此泉附近,原来是盘溪河洪水泛滥时,形成的滩涂沼泽。五色泉南边不远处,原来还有一眼泥鳅成精泉和一处不小的泉潭(俗称窦爷潭)。附近区域原来还有窦家庄。
温造,字简舆,唐代名臣,官至御史中丞、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据《济源县志》关于水利工程的记载,温造任河阳节度使期间,奏请重新开浚了古秦渠枋口堰,工程完成后灌溉济源、河内、温县、武陟四县农田五千顷。在《千仓渠水利奏立科条》中,北宋的陈知俭还专门说明,济源县旧有渠堰,相传唐河阳节度使温造壅济水以溉民田,谓之千仓渠。
目前,坡头镇左山村保存有唐代的温(佶)府君神道碑(高近5米),气势恢宏。碑文由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撰写,详细记载了温氏家族的情况,文物价值极高。
金代著名道士李大方曾为五色泉作诗——《五色泉》:若道源流与众同,谁将五彩濯春风。日华呈瑞余光外,凤羽来仪倒座中。柱石润分湘水底,桃花流出武陵东。祗因此地山川气,解与良嵩脉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