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株薯苗,小康路上加速跑

2020-04-15 16:44:01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何岛

李小稳指导工人剪苗

李二周向客户介绍薯苗品种

苗旺热销

工人在剪苗

  和煦的春风吹淡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紧张,送来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了春耕春种的步伐。

  4月13日,在轵城镇柏林村红薯苗基地,30多名工人正忙着剪苗、分株、扎捆,大棚外面薯农排队选购,一派繁忙景象。

  “国家有好政策,农业发展有希望,今年我果断扩大了种植面积。”坐在轮骑上的李小稳,从热炕上培育薯苗扩展到如今20个大棚,一年毛利润达30多万元,“跑”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推广良种增效益

  “目前基地在售品种有商薯19、龙薯9号、燕薯25、徐薯、紫薯,实验品种有紫罗兰、西瓜红等,年产量可达600万株。”李小稳说,为了给种植户们提供最优良的品种,基地试种了十几家公司的种薯。

  今年她投资30余万元,选用了河北省农科院和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的种薯。“这个品种种薯的脱毒效果最好,虽然成本高了很多,但是能够为种植户们培育出好苗,提高种植效益,我觉得值。”李小稳语气坚定。

  受疫情影响,今年育苗期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月,但这并不影响薯苗的长势和质量。从4月9日开始,每天到基地购苗的种植户排成长队,散户自己进棚剪,大客户提前预约也要等。

  “我每年都是一茬一茬买,今天先买两万株。”正午太阳正烈,来自沁阳的种植户徐敬民站在地边满头汗,他早上七点就来到了基地,因为客户多,需求量大,估计下午两点才能拿到苗。他说,去年买了7万株商薯19薯苗,种了12亩红薯,丰收后加工成粉条出售,年收益达10万元。

  “产量高、品质好,出粉率高,这十几亩苗根本不愁销路。”据了解,李小稳育苗基地产出的红薯苗不仅受济源本地农户欢迎,而且还热销到沁阳、温县、孟州等周边地区。

  致富不忘帮乡邻

  从种薯的薯苗培育到种植技术指导,从产品的销售到产品深加工,目前,李小稳的育苗基地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效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红薯,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单纯卖红薯每亩地收益千把块,加工成淀粉后价格翻了好几倍,把淀粉再加工成粉条效益更高。”最近几年,李小稳不仅将红薯良种推广给农户,还扩展了深加工业务,让种植户吃上增收“定心丸”。

  致富不忘乡邻,共同奔向小康。“家里边都不容易,谁来到这,我都要给他找个活儿,发份工资。”李小稳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乡亲们致富才是目标。

  在李小稳的薯苗基地,每年的2月至11月,从育苗、管理到剪苗、销售,高峰期用工量达到3000人次,用工工资20万元左右。所用工人大部分是村里留守的中老年人,很多人都是一边负责接送孩子,一边来地里干活。

  “闲了来这‘帮忙’,一天100多块钱的工资,还不影响家里的农活。”60岁的李义淼已经在基地“工作”五年了,看着别人种红薯鼓足了腰包,今年自己家也种了2亩红薯,他说要跟着李小稳过上好日子。

  科学育苗树品牌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薯苗品种,白天下地带着书,晚上回家网上学习新技术,通过微信指导种植户。

  “种地要讲科学,不学习新知识跟不上发展步伐。”尽管现在基地的薯苗供不应求,但李小稳并不满足于现状,她想试验出更多的新品种,建立一个薯苗实验基地,将产业做大做强,并进一步拓展销路、叫响品牌。

  “育苗基地要实现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收获机械化,带动优质红薯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产业化经营。”李小稳的儿子李二周准备辞去工作,回家乡帮助母亲发展薯苗产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农村需要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现在农民赶上了好时代,种粮越来越有底气了!”李小稳对育苗产业前景充满信心,希望把基地做大做强,向高质量农业迈进。(记者 何岛/文 李鹏鹏/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