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气象清明,万木葱茏,它象征着万物的生;祭祖思亲,追远怀心,它又缅怀着故去的亡。
木累合包,起于毫端,湍流千里,自有其源。人,总是有出处的,中国人历来讲究祭祀神灵与祖先。它让人们对先人的思念穿越阴阳两界;它架起了逝者与生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左传·成公》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一个国家和国君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战争和祭祀。到了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更是明定每年的4月5日为民族扫墓节。
古人尊卑有序,今人穷富有别,因时因人而异,祭祀祖先的规模与方式总是不尽相同。帝王家要用太牢,即全牛全猪全羊,甚或用活人来殉葬,称为“生殉”。那些贵族大佬们要在坟前为先人建造“献殿”,用以专门摆放供品,更讲究者,还要给祖先在墓地配置专门的守坟人。人类的祭祀往往成为动物的灾难,大开杀戮,血腥遍地,以显祭奠等级之高。后来慢慢人道,改以陶俑,凡生前所用之物尽可制成陶物,以为殉器,最著名者如唐三彩。
历史长河,湍流滚滚,今天的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已经成为常态,各个地区的祭祀方式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每到清明,囿于时空的距离,有相当一部分的民众不能回乡祭祖。这时,微信“直播代扫”便应运而生,客户在千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商业机构代替自己扫墓的现场实况,除了清扫墓碑、摆放供品以及焚香烧纸,有的还有替代跪拜哭泣等服务,种种细节全都明码标价。从具体功能上说,它满足了部分客户的情感需求,使他们的哀思得以寄托,心灵得以安顿,但受到争议也是在所难免,有违传统习俗,毕竟少了自己亲临其境亲身拜祭的庄重和严肃。
以上,诸如“代客扫墓”“视频扫墓”等等,在我们济源这个日新月异的文明小城,应该还是个新鲜事物,还没有生根发芽,但“职业哭丧人”的出现已经有相当的年头了,在很多农村地区大量的出现,那些户院小些的,乃至许多大户人家在操办丧事时,会大量雇请这些职业哭丧人。他们在葬礼上扮演孝子的角色,非但顿足捶胸嚎啕大哭,还有成套的专用台词,非但能对逝者的功德大加赞叹,更能替代子孙们悲情陈述。他们使逝者亲属的哀痛得以宣泄,也更为逝者亲属在乡邻面前博得了些许所谓的“颜面”。但公道自有人心,子女们对逝者生前孝顺与否,乡亲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全然不在于丧事操办的排场与规模。那些在老人生前未能尽孝的子女,即便把丧事办得再排场,也终会遭到人们的鄙夷与不屑。至于那些职业哭丧人,与死者非亲非故,平生又全无交集,全无恩义,却为区区小利而呼天号地珠泪滂沱,这种扭曲自己真实情感的行为实在是不堪类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念不知何由,总在心头。总有一些情愫,直击我们内心最柔软处。古人云:“人有祖,树有根,理也。”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有忠才有国,有孝才有家,我们每个人都要常怀感恩之情,要有真情在心。
过去有多远,未来就有多远。中华民族得以传承至今,正是来自于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它也正是我们民族一路走来、生生不息的源泉!清明思亲,乃我泱泱中华悠悠五千年血脉之托,请让祖先的精神在我们火热的血管里汩汩流淌、不朽!(清风)
中国共产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暨中国共产党济源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7月4日在济源举行。
2025-07-05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示范区党工委九次全会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审议通过了《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走在前作示范的意见》,表决通过了市委委员有关事项。
2025-07-05示范区党工委十次全会暨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2025-07-05社保基金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安康福祉。近年来,示范区财政部门始终将社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放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不断提升社保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推动社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精心守护社保基金安全线,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筑牢坚实保障。
2025-07-057月3日,记者从示范区相关部门获悉,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示范区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提高2025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我市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