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农科院培育冬凌草优良种苗 促进农业增效 助力农民增收
关注济源网微信
播撒种子
济源网讯(记者 王莉 文/图)3月27日,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后,克井镇枣庙村的田间山头,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几位村民正在冬凌草示范基地里浇水、松土……有序劳作。
“原种冬凌草种子太小,发芽势较弱,昨晚的雨水让土壤墒情有所改善,但要保证足墒下种还需要进行一次浇灌,这样才有利于冬凌草发芽和后期的生长。”克井镇科技特派员原建军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们今天要在这块儿二亩大的原种苗圃育苗地里种植冬凌草种子,培育冬凌草原种苗,待种苗培育成熟后,一亩育苗地产出的种苗将能移栽100亩优质冬凌草。
浇水的工作完成后,枣庙村村民和科技特派员围在一起推算亩育苗数,然后对种子进行称重、拌灰。“一分地需要60克种子,不能多也不能少。”济源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室主任田瑞昌说,规范、科学的种植更能保证冬凌草种苗的成活率。
种子均匀撒到地里后,村民又认真给种子覆上膜。“薄膜刚盖上,里面就有了层水珠,这层薄膜的作用就是保温保湿,给冬凌草种子以后的发芽、生长提供一个绝佳的生长环境。”原建军介绍,根据目前的天气和环境情况看,20天之后,种子从发芽到种苗生长这个过程中,生长时期会达到四叶一心,随后,可以把种苗薄膜掀开通风、透光,在这期间,可以少量补水,以促进苗子后期茁壮成长。
据了解,在近年冬凌草产业长期的服务中,济源农科院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利用良种(冬甲一号、二号)良法(机械一体化、水肥一体化)配套生产技术、产地深加工技术(饮片加工、新型冬凌茶、重金属控制技术)等指导药材生产,提高了药材的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核心区枣庙村冬凌草标准化种植面积3680亩,辐射带动周边金水、白涧、闫和、北社、茶店、古泉等村,总面积超过5000亩,达到了冬凌草产业提质增效的预期目的,促进了冬凌草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下一步济源农科院将加大对枣庙村冬凌草示范基地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撑力度,把示范区冬凌草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田瑞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