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全域旅游 > 正文

“云逛”博物馆,看济源文化灿烂

2020-03-24 10:39:47来源:济源博物馆微信订阅号责任编辑:何岛

  “万万没想到,居然能在微信上看济源博物馆的文物。”“真方便,在家就可以给孩子介绍济源的悠久文化了。”

  对于博物馆来说,每年的春节、国庆两个长假是其吸引大众参观的最佳时机。济源博物馆早就预备好了迎接大家,却在春节假期前接到闭馆通知,且恢复开放时间待定。

  尽管如此,济源博物馆的文物却通过各种途径走近“宅”在家的人们,很是吸引了一波关注。继“云蹦迪”“云逛街”“云健身”之后,又掀起了一股“云逛展”的热潮。

  汉复釉陶宰杀俑

  该器物长16.1厘米,宽16厘米,高15厘米,2003年5月5日出土于沁北电厂西窑头M10,为红陶质地,手工捏塑而成。

  该器物由一人一兽二狗和一架子构成,生动再现了两汉时期宰杀牲畜的场面,真实自然,人物、动物刻画逼真、生动。画面中,往死后的动物腹内吹气的目的是便于刮毛,这种方法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沿用。

  汉鸟首流带盖铜盉

  1973年出土于轵城镇泗涧村,口径7.2厘米,腹围45.5厘米,高14厘米。

  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主要作用是盛玄酒(水)以调和酒味浓淡,与爵配套可以盛酒,与盆配套可盛水。

  这件鸟首流带盖铜盉造型优美,制作精良,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研究两汉时期济源地区政治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实物资料。

  白釉褐彩虎形瓷枕

  元代,长34厘米,高9厘米,1984年出土于思礼镇荆王村。

  瓷枕前端头部以两个鼻孔为气孔,用来散发枕内淤积的热气,使瓷枕一直保持凉爽。虎背平整内凹作为枕面,枕面以白釉为底,上面用墨勾绘几丛水草、两只蝴蝶。整个枕身纹饰线条流畅,雕塑、绘画和瓷艺巧妙结合,反映了匠人的技法娴熟、洗练,具有浓厚的民间匠师作风。

  灰陶猪圈

  灰陶猪圈,汉代,高17.5厘米,长34.8厘米,2006年11月出土于克井镇西许M1。

  随着汉代农业的发展及粮食的增加,人们开始有条件大量饲养家畜、家禽。陶猪圈以及猪、马、牛、犬、鸡和鹅等家畜、家禽明器在济源汉墓中屡见不鲜,是研究汉代饲养业的宝贵资料。灰陶猪圈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经济、建筑和艺术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彩绘百戏俑群

  汉代,2006年4月出土于轵城镇岭头村,共有11件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他们或演奏,或观赏。其中吹萧俑7个,吹埙俑1个,听乐俑1个,俳优俑1个,抱孩俑1个。

  整组俑群集表演、音乐于一体,布局井然有序,人物生动传神,再现了当时百戏演出时的热闹场景。西汉中晚期以后,尤其是东汉,受西域诸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乐舞、百戏盛行于中原。这种表演在上流社会渐成时尚,几乎宴宴都有乐舞相伴,而且经常需要百戏助兴。

  唐海兽葡萄纹铜镜

  铜质,直径14.5厘米,厚1.5厘米,1979年2月出土于坡头镇留庄村。铜镜背面正中为一伏兽钮,一圈凸棱将镜背面纹饰分为内外两区。

  海兽葡萄纹铜镜是唐代最具特色的新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镜背纹饰系高浮雕,主体纹饰由四五个海兽和葡萄枝蔓组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