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争做出彩河南人|战疫一线的最美身影】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记济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核酸检测组

2020-03-07 11:29:5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建伟

济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核酸检测组成员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接到上级指令,济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承担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这里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女性8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义无反顾冲在前,以柔肩扛起责任、以坚韧诠释担当、以勇敢体现价值。

  走进疾控中心大楼,微生物实验室占据了整个三楼。这里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由取样人员从救治中心取回样品后送到这里,再由两名实验人员采取三级防护——穿防护服、戴N95口罩、戴护目镜、穿防水鞋套,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区进行检测。每天严阵以待,每次核酸检测就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持久战、殊死战。她们是一支“铁军”,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刘磊是疾控中心最年轻的副主任,也是这次疫情检测组的总指挥。依靠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职业判断,疫情开始后,她迅速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组建了检测队伍。她奋战一线,检查每个流程、督导每个环节。她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护物资的安排与储备,实验室在中心防控物资最紧张之际也没有出现防护简配的现象,守护、保障了所有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

  芦星是微生物检验科科长,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夫妻两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接到任务后,她郑重承诺:“坚决完成任务,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准确。”她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每次4个多小时的核酸检测都让她汗水淋漓,摘下紧紧勒在脸上的口罩和护目镜,深深的印痕清晰可见。从实验检测到填写实验报告、从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到实验室消毒灭菌,她一丝不苟,事无巨细,带领着科室全体人员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实验人员零感染。

  任艳平是实验室年龄最大的“老大姐”,今年已经51岁,经历了非典防控工作。在收到第一例疑似病人样品时,任艳平毫不犹豫地说:“我进去。”新病毒、新规范、新要求,她要给同事们整理出一套规范的实验流程。任艳平为团队蹚出了一条安全规范的检测之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卢艳玲是科室的副主任检验师,爱人作为乡镇干部,同样坚守在抗疫一线。女儿正值高三,面临升学压力,缺失父母的关照,每天只好叫外卖、吃泡面,这让卢艳玲深感自责。但危机时刻,大局当前,她始终怀揣赤诚之心,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陈晨和她的爱人都是医务工作者。为了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他们把孩子送到父母那里照顾。疫情就是命令,召之即战,战无不胜。有一天,新冠救治中心从晚上7点开始,陆续接到4起疑似病例,陈晨连续2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做检测,终于以最快的速度,给出了最准确的数据。

  李莎,1月16日被临时抽调到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她将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消息告知家人的时候,她丈夫先是一愣,之后满眼是敬佩——这个一直被自己呵护的“李医生”,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勇敢无畏?懂事的大女儿则动情地说:“妈妈,你是我的英雄!”家人的支持鼓励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临出发时,作为妻子、妈妈、女儿的她还是默默落泪了。擦干眼泪,她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说:“危险的抗疫战场不仅需要医生除‘雷’,也需要像我这样的检验人员确定‘雷’的准确位置。”穿上防护服的她,俨然变成了英勇的“女战士”,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守护城市、守护群众的责任。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王锦,体检科实验室副科长,疫情刚开始时,她连续值班,同事担心她身体吃不消,让她换岗,她却说:“我已经很熟悉工作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流程,我是退伍军人,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

  张晨和凯月两人同岁,是组里最年轻的两个小姑娘。这次疫情到来之后,她俩主动放弃了所有的假期,毅然参加到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强大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一次取样时,外面下着小雪,张晨穿着单薄的隔离服在走廊上等待,一等就是4个多小时;凯月有次晚上值班,不断有疫情报告,一个晚上4次到救治中心取样,一直忙到凌晨,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两个独生女,在父母眼里还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姑娘,面对工作时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组还有吕品品、王军鹏、邓朝升,他们用责任、担当和巾帼力量一起共同筑起抗疫的铁壁铜墙。从1月24日接到第一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样本至今,实验室共开展实验检测70余次,检测样本300余例,确诊阳性5例,排除疑似病例85例,所提供的检测报告详细、科学、严谨,第一时间为济源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生死路上,一行行逆行的脚步就是一次次的冲锋。她们是暗夜中的光明使者,在每个鏖战的夜晚,执着地托起黎明。(记者 刘歌 通讯员 牛江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