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到医院就诊该如何做好防护
关注济源网微信
疫情期间,如果突发疾病,必须到医院就诊,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避免交叉感染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下特殊时期医院就诊防护知识,共同打响防疫阻击战。
到医院就诊时如何做好防护
专家提醒,患者到医院就医,一定要戴口罩。到一般门诊就诊,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如果去发热门诊,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尽量乘坐私家车就医。到医院以后千万不要乱碰乱摸,特别是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可以带上纸巾,按电梯按钮时用纸巾包住手指按,按完后马上扔掉。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洗手。
有人担心,去过医院后会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专家表示,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的人,才算密切接触者。目前发热患者有专用通道,疑似或确诊患者有专门的隔离区域,因此去医院看病接触到感染者的几率并不会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患者仅去医院看病并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粪便里可以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医院的厕所还能用吗?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仍是主要传播途径。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就不需要过度担心,医院的厕所同样可以放心使用。
慢性病稳定期的患者可减少去医院就诊的次数
专家提示,急症或危重症患者需要尽快就医,注意做好防护;慢性病稳定期的患者则应尽可能减少去医院就诊的次数,可以采取线上咨询的方式来看病。
不少患者在疫情出现前就预约了相关手术,那么手术是否需要延期?专家建议,若是针对白内障等病情发展缓慢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可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将手术时间推迟到疫情之后。
那么,需要定期(每周或每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该怎么办?对于有强烈需求的患者,比如患有恶性肿瘤需要定期静脉输液化疗治疗的患者,在经治医生评估风险后,可接受医院安排及时入院完成化疗治疗,入院期间配合病房安排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且病情稳定、定期应用生物制剂的患者,可考虑在经治医师指导下,短期内改用口服治疗方案,或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必要时再回医院接受治疗。
有轻微发热或呼吸道症状,需要去发热门诊吗
近段时间,不少人出现了轻微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担心去发热门诊会被隔离或被交叉感染。对此专家强调,特殊时期,为保证患者和他人的安全,一般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要先经过发热门诊筛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根据情况到门诊就诊。只有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才需要进行隔离观察。
如无流行病学史,单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且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都不太明显,也可能是普通感冒,年轻患者、无基础病人群,可暂居家观察。
一旦发热症状加重或呼吸困难症状加重,须尽早到发热门诊就医,年长患者或有基础病人群,建议尽快就医。
此时正值冬春交替的季节,气候乍暖还寒,是流感高发季。流感多以高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可有畏寒、寒战症状,多伴有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此类患者,需要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这3种情况须立即就医
专家指出,患者出现这3种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一是内科急症。现在是冬春交替之季,温差较大,对于既往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基础的人来说,突然的天气变化很容易诱发心梗,危及生命。如果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突然出现心慌、头晕、胸闷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就医。
二是外科急症。如患者突然出现肚子痛、腹胀腹硬、拉不出大便等症状,就要小心了。这种情况很容易发展成重症胰腺炎,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这一类突发的肚子剧痛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
第三种是儿童发烧。这个时期病毒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或者手足口病等,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烧。如果孩子发烧,如何判断要不要去医院呢?主要看两点,一是进食情况,二是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好、吃东西没问题,就可以让孩子在家吃退烧药,通过温水擦身、多喝水、网上问诊等方式来处理,因为病毒感染大多是自限性的,熬过这个阶段就没问题了。但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9℃,精神不好,不好好吃饭,连平常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都不看了,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去医院了。
除了这三种情况,其他的都不用着急去医院。很多医院开设有网络问诊咨询平台,患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