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最热点 > 河南 > 正文

漯河市“战疫”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在隔离区的这段日子……

2020-02-05 11:47:17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责任编辑:薛芳芳

  面对临近春节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民众更多的选择是待在家里,居家隔离。但是,对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副院长、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来说,这些天来却显得格外忙碌。  

  自从进驻漯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设置于漯河市传染病医院)以来,李耀军担任救治中心主任一职,负责救治中心领导、组织、协调、救治等全面工作。从进驻开始,隔离病区里的专家、医护人员和患者是怎么度过的?

  多次担任专家组组长,传染病医治专家再度出山

  1月25日,漯河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1月27日,作为漯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进驻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设置于市传染病医院)。  

  2月1日,漯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全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全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吴茱萸博士,进驻隔离病区全面主持开展工作。

  据了解,李耀军副院长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之前,他先后担任过全市抗击“非典”、H1N1、H7N9、手足口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都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李耀军副院长再次“披挂上阵”,担任全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漯河市中心医院作为全市定点救治医院之一,他同时担任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隔离病区救治中心主任,带领医务人员冲锋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疫情指挥部、医院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成为他每天必到的地方,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决策,组织做好医院发热患者筛查,组织专家会诊,制定确诊患者救治方案……

  漯河市疫情指挥将医院隔离病区设在市传染病医院后,他即刻与传染病医院取得了联系、并连夜带领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和专家组成员深入到隔离病区进行沟通和衔接,共同商讨病房设置、人员配备、流程管理、物资供应等工作,合力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他的指挥和部署下,医院各相关部门与市传染病医院密切联系,在市传染病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病房整理、物资转运、人员培训、工作流程、后勤保障等做到了统一部署,有序对接,为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争取早日战胜疫情,这是李耀军副院长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他和同事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默默奉献着。

  专门腾出三层病房楼,首夜即接收5位确诊患者

  由于时间紧迫,这支由8个科室抽调出临时组成的小队,经过短暂的集中培训后,来不及磨合,就要接受病房、确诊患者救治的检验。1月27日,刚进驻的他们迎来了最具挑战的一晚。  

  “晚上十点,要求我们必须接收病人,为了了解病房情况,也是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和宋超医师值了第一岗,一晚上接收3个从一楼转入的确诊病人,凌晨两点又转入2人,一晚上接诊5人。”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没有让护士长杨萍退却,她提前准备好了开水、洗漱用品,并迅速整理出另外两张病床,用于安顿新转入患者。

  患者虽然转过来了,但环境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漯河市传染病医院精心安排,专门腾出了三层病房楼负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收治,其中一楼为疑似患者病房,二楼为确诊患者病房,杨萍和宋超当晚就负责在这层楼上,楼层结构、病房布局、病程记录、操作流程甚至防护用品的调度都需要一步步来,为了能够尽量将所有细节问题处理妥当,换上防护服的两个人走进隔离病房后就再没出来过。  

  担任此次隔离病房主任的宋超是最早请缨并确定的医生人选,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汉子,在得知将组建救护队进驻隔离病区的消息时,毅然写下了请战书。“哥是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政府发的证,关键时刻不含糊!”宋超在与同事的聊天记录中曾这样说。

  没想到准备好了棉马甲,患者的举动让她红了眼眶

  按照小组内的规定,医护轮班时间定为12个小时,1月28日上午10点,第二班的护士张真真起得比定的闹钟时间早,她洗漱完后打开手机,翻看着首批医疗队组建的微信群“先锋队”里的群留言,这是昨天进驻隔离病房时大家组建的网络小家,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天气冷,大家注意保暖,最好穿上棉背心。”  

  由于出发的着急,她并没有准备多余的棉背心,和她有同样的情况还有护士周艳伟,这位奋斗在临床一线16年的资深护士,也担心大家刚换了环境不适应。

  进驻医疗救护队队员的生活工作状况牵动着医院领导们的心,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党委书记王向良和全体班子成员立即安排部署,在队员们进驻的第二天就将生活物品和应急物资配齐送到了队员们的住处。

  考虑到队员们不能准点吃饭,医院为给他们配备了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为队员们购置了厚棉被和电暖器,没想到更贴心的竟然是,棉马甲也偷偷准备好了。 

  “当天是我的第一班岗,怀着忐忑的心进入病房为患者抽血,当我已经把针扎进去正在抽血时,他一直往后退,我急着说,针都快出来了别往后退啊!”张真真说,隔壁床上的叔叔却说:“闺女啊,他是怕传染给你,你们也不容易,可不能让你们再传染上!”张真真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后来轻轻地问我,‘你说我会死吗?’”听到这话时,张真真说,她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整个眼罩充满雾气,“这个时候,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现在就是要和你共同努力,去打败他们!”透过雾蒙蒙的眼罩,张真真给他做了个握拳的姿势。

  为省防护服穿上尿不湿,保洁员也做起了“兼职”

  有人,给孩子留下了背影,准备进驻的前一天,杨萍将两个孩子送回老家,分别的路口,转身离开;有人,忍受失亲之痛,护士王随峰,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得到了母亲和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后,她第一个报名请战;有人,为了信念变得十分倔强,“不来,我心里过不了这个坎儿!”宋超满怀亏欠说服了妻子;有人,故作轻松,1月31日,是急救中心陈万宏医师母亲的生日,每年这个重要的日子,陈万宏都要回家陪一陪她,但是今年家庭聚餐少了他一人…… 

  进入隔离病区,防护服成为了最重要的生命保障。宋超医师和杨萍护士长规定,如果没有新入或者病情变化,医生不再进入隔离污染区,仅留一名护士进入,把能干的活全部干完再出来,“主要是这样可以节省防护服。”杨萍说。

  为了节省防护服,护士张真真第一次穿着尿不湿换上了防护服,“这么多天,不敢喝水,怕上厕所,浪费防护服。”谁也没想到护目镜成了阻碍护士的障碍。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护目镜内会持续被蒸汽模糊,形成水珠,给患者扎针时,眼前一片模糊,基本“看不清”。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水珠消失,等蒸汽消散。 

  杨萍发明了个办法,“事前把留置针、贴膜都准备好,深吸一口气,如果起雾的话,就退到外面温度低的地方等护目镜冷却后再进去。”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杨萍做到了针针见血。

  度过最初的适应期,每个人都开始平静下来,工作张弛有度。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保洁后勤人员不能进入,大家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还做起了“兼职”,此刻这里便有了搬运工、垃圾清扫员、送餐员、陪护、心理疏导员……

  突然短暂停电时,急忙到患者床前安抚

  1月31日晚上,进驻隔离病区的第五天,由于用电量突然大幅度增大,造成了短暂性停电,电工们正在紧张抢修,病房漆黑,温度下降,患者们情绪焦虑。护士王随峰便来到每一位患者床前进行抚慰和陪伴。来电的一瞬间,大家都激动地笑了,仿佛打了场胜仗,隔着口罩可以看见对方的双眼,坚定,闪亮。  

  “目前大部分病人病情是平稳的,有两位病人病情不是太稳定,在宋超医师带领下,请示李耀军副院长后,我们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积极进行了对症治疗。”陈万宏医师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好,医护人员积极性都很高。

  夜班医生高旭坐在值班室内,病房内患者已经入睡,病房外黑夜寂静幽深,这让他想起了除夕书房挑灯偷偷写请愿书的晚上,那时的他已下定了决心,在纸上写着“吾出身豫州(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壤荆楚,疫情肆虐,虽无护国军士之刚勇,亦无文科学士之笔墨,然深明唇亡齿寒之大义,不愿置身事外,遂请命抗疫,或深入疫区竭血肉之躯或镇守城关尽平生所学,听命征召,绝无怨言!” 

  时间一眨眼来到了阳历的二月,医护人员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只愿给生命更多希望。(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谷运岭 张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