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初,解放临汾战役即将打响,太岳行署下令济源组织2000人的民工大队支前参战。县委决定由县农会常委成毅任大队长、战勤科长程远谋任政委、县公安局股长张志学任特派员,带队北上。
2月底,济源民工大队在山西整训后,相继投入战斗。民工们不辞劳苦,奋勇直前。五中队在队长郭韩林带领下,从孔村往王沟运炮弹,每人挑4箱,连同行李每个民工负重七八十斤,全队134人,一夜运7趟,受到部队表扬。四中队同五中队一样,一夜运送炮弹500箱,又给豫北指挥部运手榴弹280箱。之后,民工大队由翼城迁至临汾的许村,任务是从翼城往临汾运输攻坚器材和挖筑作战工事。当时,连日下雨,道路泥泞,给支前带来极大困难。在运送物资中碰伤、压伤的有200多人。五中队在南门阵地修筑工事时,遇敌人反扑,军民奋勇击退了敌人。后因任务紧迫,冒雨运送战斗物资,连日劳累病号增多,故使民工情绪一时出现低落,大队随即采取“追功表模”办法,抽出了3万元奖励模范,大家的思想情绪又振奋起来。结果,济源民工除完成支前任务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当地群众锄麦、送粪、修房子、扫街院,受到靳里、北工、柏庄等村群众的好评。他们在黑板报上表扬:“济源民工真亲(勤)!真正做到天下农民是一家了!”
总攻的前夕,济源民工大队接受了抢挖工事紧急任务。民工们提出:“不怕战前流大汗,坚决筑好工事,为减少战士伤亡立功。”各中队每天进行评功、记功、向大队报功,民工情绪高昂。三中队队长赵世新带领民工昼夜不停抢修阵地;五中队赶运炮弹,每人由一次运3箱增加至4箱,从没一人讲半个“苦”字。战斗打响后,济源民工在前运后送中有11人牺牲,大队及时处理了善后工作,并提出:“为死难者复仇!不打下临汾城誓不罢休!”同时,人人表了决心。雇农李四太说:“我一次背运3块门板,就是为了及时抢救那些受伤的弟兄!”孔庆恺说:“不流汗流血哪能换来临汾城!”张化玉说:“部队前方不怕流血,咱们后方还怕流汗!”李麻栓和52岁的老英雄李思杰等攻城时冒着敌人飞机的扫射,一天内把300块门板送到车站。
由于济源支前民工热情高、干劲大,有力地支援了攻城部队,为解放临汾做出了突出贡献,济源民工大队受到了前委的充分肯定。有5人被评为特等功,24人被评为一等功,29人被评为二等功。
1948年5月29日,全体支前民工胜利返回济源,县里专门为他们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本文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