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天地 > 正文

年味碎碎念

2020-01-06 17:46:4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婆婆,您多保重,我和妈妈再抽时间回来看您。”因担心下雪,高速公路禁行影响上班,外甥一家和大姐不得不提前一天启程回京了。尽管94岁高龄的老母亲热泪盈眶,千般不愿,可最终还是理智地挥手告别。我知道,老母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期盼。

年,就这样在归心似箭的游子们的热切期待中,在父母妻儿的望眼欲穿中,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静静地来,而又悄无声息地渐渐离去。但是,萦绕于心头的那份莫可名状的年味却久久挥之不去。

岁岁有年,年味却岁岁不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赋予年以不同的内涵。年味,是诗人刘长卿眼里“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失意悲愤之情;是戴叔伦仰天长叹的“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孤寂凄凉的思乡愁绪;是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路高歌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

年味,在生活贫困的孩提时代,是我们天天盼、夜夜想吃上的白面馍馍、香喷喷的米饭和唇齿生香的肉肉;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气洋洋;是“前院穿花花,后院耍核桃”的欢天喜地;是“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的嘘寒问暖;是串亲戚时收到的微乎其微的压岁钱……

然而,今又过年,物阜民丰。人们过年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忙忙碌碌渐次变成了今天的轻松自在。如今的年味,已不再局限于除夕的守岁、吃团圆饭、看春晚,初一的相互拜年以及后续的走亲访友。吃饱穿暖已不再是人们对年寄予的殷殷期盼,而年味并没因此而淡化,反而被拓展了广度。你看,一家家外出旅游,到饭店聚餐,等等。但是,不管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盼望亲人团圆热闹,祈求阖家平安吉祥的主题亘古不变。于是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的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游子们眼中最美的风景。就因为“回家过年”,再难买的车票、再焦急的等待、再沉重的行李,一路颠簸,归乡人都安之若素。

曾经有人这样说,一张写上归期的车票,才是忙碌一年最后的句号。是的,无论天涯还是海角,是贫穷还是富有,你都是父母眼中的无价之宝和心中永远的牵念。只有踏上回家过年的路,才能感知年味的浓郁香醇。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他是一位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商界巨子,更是年迈父母的儿子。可就在他要回家陪父母过年的当儿,一笔颇费周折的几千万元的订单需要他去签,而第二天竟是大年初一。何去何从?最终,是手机里渴望他回家过年的老母亲无意间流露出的哭泣声震撼了这位铮铮汉子。对,回家——陪年迈的父母过年。挣钱有的是机会,可是陪父母过年的机会确是有减无增。

依稀还记得,去年有这么一位身在异乡打工的姑娘,为了能和父母亲人团聚,不惜几天几夜车马劳顿,辗转六千里,再徒步十多里,回到大山的老家里——只为吃上爸爸妈妈亲手做成的饭菜。这饭菜虽平常,与异乡色香俱全的美味佳肴无法比,甚至还散发着淡淡的烟熏味,然而她却依然能够大快朵颐,如吃饕餮大餐。因为,这袅袅升腾的烟火味中传递着絮絮叨叨的母爱和深沉如山的父爱,这烟火味中浸透着游子对家的思念,浸染着亲人们的相思。是这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游子归家的路,是这燃烧的火焰营造出一家人温馨团聚的快乐祥和。

——走得再远,不会,也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年味,是莘莘学子和不甘平庸者的加油站。各大书店里人头攒动,人们精心挑选和慷慨购买心仪的书籍。偌大的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有的凝神思索,有的颔首微笑,大家都沉浸在查漏补缺、充电加压的鏖战中。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家的味道,是父母召唤打拼在外的儿女回家团圆的理由,是幸福生活的载体,是孕育希望的温床,是奋起直追的佳期,更是再创佳绩的里程碑。年味还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对新一年的规划。年味已荡漾在春运那匆忙奔波的洪流中,已凝结在父母慈祥满意的眼神里,已弥漫在袅袅升腾的炊烟中,已镌刻在那一个个喜悦的表情上。

年味让人生更加出彩。(于玲玲)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