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2020-01-03 15:0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2019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中国共产党济源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各项部署要求,动员济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奋勇争先,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又富又美济源,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各项部署要求

  1.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各项部署要求。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等6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努力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新的更大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总书记3次视察河南、3次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对河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以贯之,与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相互贯通,是新时代推动河南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总纲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3个方面精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发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示,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意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动员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各项部署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济源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大意义,深刻体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党中央《决定》的重大政治意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济源的具体实践,努力创造让省委放心、让济源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2.深刻把握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河南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济源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黄河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交给济源的重要任务,是省委、省政府对济源的殷切希望,也是济源重大的战略机遇。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与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叠加,丰富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内涵,为新时代济源发展打开了视野、指明了路径,也赋予我们更重要的职责使命。我们要担负起将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大使命,自觉站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思路举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乡村全面振兴、环境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兴盛,探索形成富有济源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我们要担负起全省改革创新“试验田”的重大使命,及时跟进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聚焦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我们要担负起沿黄重要节点城市保护和治理“母亲河”的重大使命,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争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构筑中原大地绿色生态屏障中谱写济源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3.深刻把握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能力对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济源的每一次跨越发展,都与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紧密联系。特别是这些年济源发展取得的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各项部署要求贯通起来,从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把准方向和路径,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部署的制度机制建设任务上把准重点和方法,从济源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持续探索、务求实效,让发展更有质量、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有获得感,以严格制度和强大执行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各项部署在济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当前,济源站在了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新起点,既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许多困难挑战。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当前抓好“六稳”,着眼长远谋势蓄势,找准事关全局的支撑点、突破点、发力点,积蓄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打造发展高质量、社会正能量互促共进,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相得益彰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4.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路径,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产兴城。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先进金属材料制造和延链补链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打造有色金属、钢铁材料和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战略合作、科技创新和骨干培育,发展壮大纳米杂化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成长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推动区块链产业布局。突出文化旅游支柱作用,加快推进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小浪底北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河清区域)创建,擦亮“一山一水一精神”文旅品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研发培训、金融保险、餐饮美食、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构建与工业转型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创新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创新创业群体培育等四大工程,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突出作用。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坚持以城带产。坚持“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区与虎岭高新片区、玉川片区联动互动发展,辐射带动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和重点镇、特色小镇发展,打造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亮点。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加强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城市功能修补、生态修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气秀气灵气的现代城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推动城乡在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七个方面一体化,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自由流动,探索中小城市在全域推进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机制。强化基础支撑。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构建安全高效、布局合理、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做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济源境内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焦济洛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构建环城高速网络,完善提升干线公路、乡村道路,打造核心区15分钟通勤圈、30分钟核心区—平原镇辐射圈、1小时全域融合互动交通圈。建设现代能源支撑体系,坚持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实施电源结构优化、油气安全保供、电网提档升级行动,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统筹电、气、热等终端功能设施一体化建设,探索多能互补、城乡一体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建设现代水网体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实施“四水同治”,引水入城、打造水系,实现“以水润城”。建设现代信息网络体系,实现5G网络全覆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完善提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功能,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深化开放合作。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拓宽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四路五区”战略,深化与周边城市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充分发挥省际城市的区位优势,有效承接政策辐射和先进产业布局转移,加快物流、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成为省际交界地区的区域枢纽、开放前沿。加快济源海关建设,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铅锌指定口岸,推进企业通关便利化,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建立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机制和绿色通道,构建新时代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对标国际标准、市场需求、企业期待,持续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完善落实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开放环境。

  5.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着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乡村振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精做强种子繁育、高山蔬菜、优质烟草、富硒林果、生态养殖和特色种植六大产业,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饮料业、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冬凌草制成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六大系列”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加快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利益联结紧密、农民增收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一村一品”“一区一业”,积极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宅合作社的有效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和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继续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广泛开展实用性乡土人才培育,着力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产业带头人,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致富能手。坚持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和能人回乡的平台和环境,大力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促进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本回流。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突出产业扶贫和就业创业扶贫,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生活改善和公共服务、内生动力和社会帮扶,聚焦特殊贫困群体,继续打好“四场硬仗”,开展“六大行动”,实施“四项工程”,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完善产业支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的造血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6.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行动,绘好太行王屋青山常在、黄河沁河绿水长流、自然美景永驻济源的美丽画卷。铁心铁面铁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三散”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实现监测监控全面覆盖。打好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全域河流清洁、水资源节约利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建设,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开展好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积极担负起济源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职责使命,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标准编制济源沿黄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依托小浪底北岸308平方公里河清岸绿、山阳水阳的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和小浪底、黄河三峡、西霞院等优质景区,打造一条“高峡平湖”的沿黄绿色生态文化康养旅游产业带。依托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研学小镇。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结合济源实际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黄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等重点项目,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的精品示范工程。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和小流域专项治理,强化防汛体系,确保黄河济源段一河清水、沁河济源段岁岁安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黄楝树原始森林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加快构建沿太行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目标,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推动森林济源建设。

  7.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高质量发展成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去产能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支持就业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城区扩容和农村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建设应用学院本科校区。持续推行“区管校聘”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考核评价和岗位管理机制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素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有序发展职业(企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探索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衔接协调的有效机制,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建设健康济源。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医疗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推动医疗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房,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8.实施文化铸魂工程,着力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挥济源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道德追求、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济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力量。实施愚公移山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深挖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把握好愚公移山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红底色,举办好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系列主题活动,积极谋划推动以愚公移山文化为代表的济源优秀文化项目走出去。对接国家、省级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文艺阐释、社会宣传等各方面资源,持续擦亮愚公移山精神城市文化品牌。实施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积极对接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和黄河母亲地标复兴工程,依托黄河济源段的文化遗存、峡谷奇观、黄河湿地等旅游资源,推动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深入挖掘以大禹治黄治济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文化,以河清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古枋口、引沁济蟒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文化,以济源名泉为代表的泉水文化,以杜八联、留庄英雄民兵营为代表的济源红色文化,以八支大军渡黄河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体现济源元素、唱响济源声音,延续济源历史文脉,打造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高地,努力构筑愚公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工程。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明确、运转协调、讲求实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机制,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机制,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动以邵原神话群、愚公移山传说、卢仝煎茶技艺、王屋琴书、黄河船工号子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文化旅游业态。实施文化产业提质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出更多具有济源特色、融入济源元素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资本等深度融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夯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基础,加快推进区、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和城市书屋、街头篮球场等便民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村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健全完善“百姓文化济源云”等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服务机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弘扬正能量培育出彩济源人。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云平台建设,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深化以“五大创建”为核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新愚公”系列典型选树活动,引导广大愚公儿女争做爱党爱国、敢闯新路、品德高尚、踏实苦干的出彩济源人。唱响主旋律讲好济源故事。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加强主流媒体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扶持互联网传播精品项目,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拓宽对外宣传渠道,讲好济源故事,展示济源形象。

  三、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大力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守正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推进制度建设和提升治理效能结合起来,把加强制度教育和狠抓制度执行结合起来,切实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提供有力保证。

  9.牢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深刻认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坚决同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查问责机制,示范区领导牵头、专人负责、专班推进、专件督办,适时开展“回头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和农村、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团结一致、形成合力。贯彻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完善党管武装制度,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完善国防动员信息平台建设,探索新型国防动员运行机制。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外事工作,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10.坚持和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及时把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法规制度和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举措。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围绕示范区发展大局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围绕代表机关、工作机关建设,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全力助推示范区民主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党派直接向示范区党工委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办法,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建立协商议政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深化“盟院合作”,打造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交友制度。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持续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探索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的机制和方法,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

  11.坚持和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健全完善示范区党工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建立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把工作的着力点、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严格执行城乡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生态网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小浪底北岸新区(河清区域)、济东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和政策协同,提高规划质量,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示范区机构改革,推动实现“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变,充分发挥省政府派出机构的体制优势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的机制优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各片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各片区二次创业,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使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和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完善“秒批”政务服务模式,最大力度放开市场准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落实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企业服务110”系统,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弘扬济商精神,继续办好济商讲堂,落实企业、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机制、产权保护制、公平竞争审查制,构建降本减负长效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监管部门信息整合、与金融机构共享,加强金融机构对守信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实现信用有价,让信用便民惠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松绑+激励”措施,完善以科技创新的质量、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发挥省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构建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双向转移的军民融合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智汇济源”计划品牌,建立招才引智长效机制,构建更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涌流汇聚。

  12.建立健全思想文化引领机制。加强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学习党章、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长效机制,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团结人民,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发挥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杜八联革命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信仰之钙、党性之魂,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健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新闻舆论、网络、高校、基层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创新面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宣传宣讲载体,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和讲思想政治课制度,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把好思想关、政治关、质量关,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

  13.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总抓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具有济源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筑起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金融、社会等各领域风险的能力。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提升区、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功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强化诉源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规范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制度,做细做实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访对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形成打击整治管理建设长效机制,深化“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进一步夯实宗教工作基层基础,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确保宗教领域安全稳定。加强城乡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守住保安全、护稳定的底线。

  14.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划定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健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入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设。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实施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健全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体系。坚持土壤污染属地治理机制,完善土壤环境监测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环保督察制度。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15.坚持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将其转化为制度机制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提高新时代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干部工作体系,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差异化考核,建立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培养提升机制,健全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兰考标准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开展党支部“固定党日”“先锋课堂”等活动,健全督导检查机制,促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落实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健全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倡树“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五条措施,持续深化纠正“四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依纪依法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健全激励担当作为待遇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健全党建责任考核与高质量发展考核双向印证、双向促进机制。深入实施党建强基固本工程,持续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逐村观摩、整镇推进”等活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国有企业、农村、机关、高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工作制度,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阵地标准化建设,健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排查整顿机制。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完善城乡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深化拓展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为基层减负增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作为长期政治任务,提高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贯彻落实。

  16.抓好组织实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担负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执行,从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17.提高干部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带头提高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要增强执行制度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带头做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表率。要增强学习实践能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增长才干,在常学常新中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步伐。要增强依法治理能力,带头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牢记为民初心使命,坚定走好群众路线,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信任。要增强善于斗争能力,敢于奔着矛盾问题去、向着风险挑战行,学愚公强担当,确保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打得赢。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动干部在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重大实践中锤炼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18.抓好宣传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自觉对标对表,做到知行合一。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平时抓紧自学、以会代训领学、进党校高校讲课、沉到基层宣讲、在交流中互学等学习方式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的领导责任,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乡土人才等面向干部群众开展集中轮训、专题辅导、互动宣讲等传播活动,积极打造特色宣讲品牌。宣传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统筹用好各种资源,在党刊、电台、电视台开设专题专栏,组织好网络传播和深度报道,形成线上线下传播合力。建立多层次、分众化传播机制,通过走进基层、网络直播、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精准覆盖不同群体,持续营造学习宣传热潮。

  19.强化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主动认领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制定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把学习贯彻成果体现在任务落实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上。要把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列入巡察,开展专项督查,以考核评价、监督检查倒逼任务落实。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坚决查处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逃避制度监管、不敬畏不遵守不执行制度的现象,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等行为,切实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务实重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全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济源网推荐阅读

  • 济源启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近日,示范区启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旨在夯实全区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2024-04-27
  • 示范区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

      本报讯(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赵志明)连日来,示范区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加强对配镜行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眼镜制配场所计量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此次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周边眼镜制配场所为重点,检查计量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焦度计、验光仪、镜片箱等相应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检查计量器具的登记造册及检定合格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计量器具等行为。   专项检查期间,执法人员还向眼镜制配场所的经营者、工作人员宣传普及《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他们积极履行经营主体责任,增强诚信计量意识,确保计量器具准确、有效。   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的三位一体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坚持宣传教育与整改惩处并重,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巡回督查,不断规范眼镜制配场所计量秩序,改善全区眼镜制配场所环境,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2024-04-27
  •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升 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润乡村

    “沁河南岸,和美安村,民风淳朴,百姓安居,爱国爱党,牢记心间……红白喜事,不铺不显,有情有义,有节有俭……”这是梨林镇安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近日,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该村在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后,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

    2024-04-27
  • “一老一小”共赏济源美景

    “这里太美了”“给我拍个照吧,留个纪念”……4月26日,示范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以“亲近自然 共享美好”为主题的春游活动,带领院内老人和孩子前往公园、游园赏玩,共享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批特殊的“游客”一进入牡丹园就喜不自胜。

    2024-04-27
  • 全国青年企业家走进济源推介会举行

    4月26日,全国青年企业家走进济源推介会举行,向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市的29名青年企业家推介济源。

    2024-04-27
回顶部